认识演讲稿的写作
——以2021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调研作文“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的写作为例
教案
一、导入
我们今天的课,是关于演讲稿写作的一个系列的开头。演讲稿我们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生活中经常接触,国旗下讲话,我们小学就开始接触了。陌生是因为我们虽然也写过几次演讲稿,但还没有正式研究过。这次呢我们就借着期初考试的机会,认真研究一下演讲稿的写作。
昨天大家已经对照评分细则看了5篇例文,重点对其中3篇进行了打分,昨天很多同学认为3篇差不多,但其实这3篇例文分别属于三个层级,最低和最高相差8分,还有一些同学打出的分数是颠倒的,这充分说明我们多数同学对于演讲稿的评价标准还很模糊,也说明大家对于手头非常详细的评分细则并没有理解。我一直都认为心中有清晰的评价标准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今天这节课的目标,就是结合例子,帮助大家了解演讲稿的评价标准。
二、演讲稿的基本文体特点
(一)议论性、情境性,本课先讲义论性。
(二)几个等级:
切入分——中等水平的最低门槛
36-42 及格水平层次
切入分上下浮动3分左右 切入分层次
切入分到50
50是一条分水岭,再往上就是55分为分水岭,难度越来越大。
三、通过比较评定3篇例文的层次,明确演讲稿的议论性这一维度的评价标准
(一)评价维度一:审题
审题是不是精准,有没有瞄准靶心,出现偏差的情况下,偏差不严重可以及格,但也就在36到42之间,如果偏差严重,肯定就不能及格)
我们昨天评的3篇作文中就有一篇存在审题问题,现在请大家认真读题目之后再看这3篇作文,看能不能找出问题作文并分析出问题在哪里。
学生读题、思考
班级交流
明确,文6:写到了使命,也写到了担当,乍看似乎没有问题,但一来,对新时代的特点强调不够,二来,三个勇于担当的分论点,强调的是勇于担当,而题目里要谈的是担当,勇敢只是担当的一个条件,强调勇于担当,是用担当的一个分支来替换了担当,就像我们上学期写过的一个题目,衣食与修养,有同学用节俭替换了修养,节俭可以说是修养之一种,但它不等于修养。还有,文章不时出现的领航人的说法也与题目无关,担当与做领航人也不是一回事。像这种属于略有偏差的,有一定的迷惑性,它属于似是而非。我们说要瞄准靶心,不是射中靶心就好的,还有一个箭头与靶心直径是不是吻合的问题,靶心大,箭头太小,或者靶心小,箭头太大,都属于偏差。这里写勇于担当就是箭头太大还是太小?其实说到底还是仔细审题,理解出题者的隐含态度,你哪怕不看材料,也要想一想题目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而不是“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加了新时代的限制,是不是就意味着与之前的时代有不同?那你的作文在强调勇于担当,是说相同还是不同?此外,材料里为什么要写那么多例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例子跟题目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不放过任何一句话,想一想把握好题目的逻辑范畴。
这篇作文,阅卷专家组给出的是40。
1-6都是在正式阅卷前拿出来试批的例文,是经过反复斟酌考虑的,也是几位试批专家经过讨论得到一致认可的,所以给出的分数,很具有参考价值。
其实这篇文章做一下改动就可以升级的,大家思考一下怎么改动。
学生思考,改动,交流
(二)评价维度二:说服力
刚才讲了考场议论文评价的第一个维度,审题问题。那第二看什么呢?(看有没有说服力,这个说服力又指什么?说理层次是丰富还是单一,思路是不是清晰,方法是不是多样)
下面我们来比较例文1和《扛起时代的大梁,担起强国之责任》,这2篇审题都没有问题,我们从说服力的角度看看它们究竟高下如何,各自属于哪个层次。
例文1,逻辑关系简单:为什么,怎么样?一个理由。重点在怎么样,但套用三牛精神,哪里都套得上,不能给人以启发。全文是提倡呼吁为主,说理较少。 这样的作文,最多不会超过切入分,阅卷组的老师打42-43,实际操作中,略微放宽也不会超过切入分,如果不写标题或者有错别字,还要再扣。不过,这一层级的作文,比较容易模仿,对于还在及格水平的同学,是容易上手的范例,可以学一学。例文3也是这种类型。
例文2,昨天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属于堆砌材料?我还是请大家做一个比较,这次作文最为常见的写法是,前面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叙述前人的例子,后面用三分之一篇幅呼吁当代青年要有担当,这样的写法与例文2有没有区别?
例文2的材料是不少,但它用观点组织材料,每则材料的叙述都比较简练,文章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说明为什么要有担当:时代特点要求我们有担当;很多青年已经做出了担当的榜样;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有担当。这个说理就显得丰富充实。此外我还想强调的是,例文2对时代的认识跟我们很多同学是不一样的,很多同学写到新时代会说我们的物质丰富,我们的条件比前人好,这其实是对我们的时代不够了解。物质丰富只是一个方面,危机和挑战你看到了吗?另外,作者对个人与国家和时代的关系的认识也显示出见识。
所以,大家觉得这篇作文在哪个层级?
够不上50,这篇作文是我打的,我们办公室老师赞成分数在48、49左右。为什么上不了50?就要说到演讲稿的第二个特性了,情境性。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
反思
演讲稿本质上还是议论文,我们学生写作演讲稿的困难,首先还是不会说理,其次是对演讲稿的交际特性——情境性也认识不足,而情境性相对来说其实更容易理解些,所以我把重点放在讲演讲稿的说理性上。
而影响我们学生作文成绩的因素,审题又比说理更关键,审题出现偏差之后,说理说再好分数也上不去,所以我先讲审题,并且花了比较大的精力,通过具体文章的打分比较来帮助学生廓清审题方面的模糊认知。
上下来自我感觉把我们学生这次作文比较普遍的问题说清楚了。作文成绩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直接相关,而思维水平能不能提升?怎么提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思维提升肯定没有捷径,但是在一次次的具体写作实践之后再通过给不同层次的文章打分来感知规则和思维路径,可能还是能使学生得到一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