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生物>>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生物组每周一课2021.04.12(程佳燕)
发布时间:2021-05-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程佳燕

4月12日,为迎接期中考试备考工作,探讨高效率复习策略及其实施;生物组程佳燕老师在高一(11)班开设了一节《期中复习课》,本次期中考试为大市统考,内容包括必修1和比必修2的前三章,本节复习课就重点内容,以单元复习为主题,通过核心概念结合习题进行内容重组,希望能通过复习课的将必修二主要内容贯穿其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相关概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考前梳理和查漏补缺。

根据考试范围和课时计划,程老师讲复习任务根据学习内容,以及结合学情将整个复习内容分为6大板块:

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重点是自由组合)

2.伴性遗传;(判断遗传病类型,计算概率)

3. DNA的结构和复制(结构特点,复制过程、以及相关计算)

4.实验:有关“遗传物质的发现”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6.必修一内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运输、细胞结构。

本节课进行到:DNA的结构和复制,解决前3个问题。

QQ.jpg

啊啊.jpg



考点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必修二遗传的核心内容,是整本教材学习的基础。关于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对其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分别以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和遗传图解让学生从性状的角度理解和分离和自由组合,借助习题情境,从细胞和分子角度,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来理解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根本原因,以及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条件;并进行相应的变式训练,该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画图的时间,适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考点2: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是学生目前学习的难点,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伴性遗传的几个实例:果蝇眼色遗传、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通过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学生梳理遗传病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先判断显性/隐性:2.再依据条件判断是否符合伴X染色体遗传;3.计算概率。其中“判断是否符合伴性遗传”是学生困惑的地方,观察发现,学生困惑的点可能并不是生物学上知识理解,而是将数学逻辑语言和方法与生物学的结合,因此在进行该项时,重点从逻辑学和方法论上引导学生构建逻辑思维,认可数学方法对判断和研究生物学问题重要性。通过常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习题再次进行巩固。

考点3:DNA的结构和复制

    DNA的结构考查层次主要为识记层次内容,学生在理解记忆基础上可解决基本问题。探究DNA复制方式是学生较为疑惑的一点,在复习课堂上,学生先回忆巩固DNA的复制过程,明确复制过程后,根据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的不同,去设计和分析实验,引导学生体会问题解决过程中,分析和演绎推理的重要性。

结合习题进行训练、反馈和评价。

【点评】

皋磊:程老师以“遗传的基础和基本规律”为主题,从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DNA的结构和物质等角度分别结合试题深入分析其内部根本原因,并再次结合试题进行即时的反馈训练。试题难度深度层层递进,深入遗传规律的本质。试题选择好,教学效果明显,建议加强学生互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加强板书板画技能训练。

周敏书记:团结、坚持学习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必备途径,生物学科作为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很高,高一年级的教学不能拘泥于关注成绩和分数,更期望达到能够通过的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身学习内驱力,能发挥对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引领作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