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每周一课——武晨旭《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菠萝的海”》
发布时间:2021-05-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农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与设计理念

1.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2.课程解读:①高中阶段学习农业问题,将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通过农业区位问题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农业问题。本条标准旨在要求学生通过对一个真实案例的学习,学会从不同方面综合思考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②在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之上,本条标准要求运用大量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全球各地区农业类型的差异性及原因,帮助高中生拓展视野,培养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综合思维:通过对农业基本概念的学习,学会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三个方面初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进行思考、分析并总结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区域认知:以徐闻菠萝为真实案例,在对徐闻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中学会认识区域的方法。

3.人地协调观:根据徐闻农业存在的问题,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法,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判别与分析。

2.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体验学习、图示比较法、自主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出新课

【新课引入】国台办在2月发出声明,大陆将在三月起暂停进口台湾凤梨,因为在凤梨当中检测到了过多的害虫——蚧壳虫类,于是今年上半年最火热的新闻“凤梨之战”就此拉开帷幕,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关注,甚至台湾名嘴提出“每个人一天吃十八公斤凤梨,吃两个礼拜就能解决这次凤梨滞销,很难吗?”

【提出问题】仅仅四万吨凤梨被禁止出口后,为什么引起了台湾凤梨农和政客的极大震动?请根据下面两幅图来分析原因。

【播放图片】

(1)图1:1989—2020年,台湾凤梨出口变化图;

信息:台湾凤梨主要出口给两个地方,一个是大陆,另一个是日本,但是日本对于台湾凤梨的需求几十年如一日,市场早已饱和,大陆随着人口增长,经济提升,市场不断在扩大,需求量也在提升。

(2)图2:2018年台湾水果出口统计图;

信息:2018年台湾水果出口量、出口额第一名为凤梨。占出口量、出口额的50%以上。

聆听新闻,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以真实新闻的形式引出本节课,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将农业知识与真实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新奇感。

【问题总结】

①水果是刚需产品,产销量波动会引起价格波动,价格暴跌会导致农民经济损失极大,失业率上升;

②水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一段时间没有找到新的销路将会烂在地里;

③凤梨仅仅只是水果禁止出口的开始,后面还会有别的水果被禁止。

教学环节一:农业特点的复习

 

【承转过渡】菠萝属于农业中的种植业,菠萝成为人们盘中珍馐的时间并不长,大家有谁知道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吃菠萝的呢?菠萝是是么时候被发现的呢?

【情境设计】

(1)菠萝的发现史Ⅰ:

149311月哥伦布在第二次美洲探险期间,在瓜德罗普岛(今属法国)见到菠萝,并品尝了它的美味;

15033月哥伦布在第四次美洲探险期间见到印第安人在栽种菠萝。

【提出问题】哥伦布在不同的时间来到美洲,11月品尝到了菠萝,而3月看到印第安人在栽种菠萝,这体现了农业的什么特点?                       ——“周期性,季节性”

【情境设计】

(2)菠萝的发现史Ⅱ:

①菠萝是印第安人长时间培育驯化的产物,对光照要求很高;

②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流域一带,主要分布在干燥的热带山地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菠萝分布在这个区域,请结合降水气温曲线图分析这个区域的气候,并反推出菠萝的生长习性。

【自主思考】

认真听的同时思考问题,跟同学们和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

1.通过情境设计达到复习上节课知识的目的。

2.通过环境逆推菠萝的习性,再分析影响菠萝产业的区位因素,加强学生思维的锻炼,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问题总结】

①这个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②从气候特点来看,菠萝喜热、喜光照;

③从材料和地形图来看,菠萝耐旱,且主要生长在坡地上。

情境设计

(3)菠萝的习性:

①菠萝性喜温暖,在年平均24—27℃生长最适宜。15℃—40℃范围内均能生长,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基本停止生长,5℃是受寒害临界温度。

②菠萝耐旱性强,在500—2800mm的地区均能生长,而以1000—1500mm降水均匀地区最为适宜。

③菠萝由于长期的人工栽培驯化而对光照需求增加,充足的光照下生长良好、果实含糖量高、品质佳。

④菠萝根系浅生好气,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弱酸性沙质土壤或山地红壤。

【提出问题】从菠萝习性分析,菠萝适合种植在什么气候区域,这体现了农业的什么特点?

                   ——热带季风、草原气候,“地域性”

【自主思考】

认真听的同时思考问题,跟同学们和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学环节二:农业区位因素

 

【承转过渡】菠萝在我们国家产量也很高,我国是世界十大菠萝主产国,请大家结合菠萝习性说一说我国什么区域适合种植菠萝?                     ——“热带季风气候区”

情境设计

(4)“菠萝的海”:“每3个中国菠萝就有1个来自徐闻”的话题在凤梨被禁时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徐闻菠萝成功“破圈”。

【提出问题】结合材料及菠萝习性,分析徐闻有利于种植菠萝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材料分析

①材料一: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气候适宜,是中国菠萝主产区,种植面积 1.16万公顷,总产量37.99万吨,是中国菠萝种植第一县,单产水平也在全国位列榜首。

  图片:徐闻地理位置图、气温降水曲线图。

②材料二: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称,土质大部分是砖红壤,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火山岩,土层深厚疏松,耕性良好,肥力较高。雷州半岛属丘陵缓坡台地地貌,有丰足的土地资源,排水性良好。

  图片:徐闻土壤图片、3D地形图。

③材料三: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但是,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

徐闻有117座水库,其中大水桥水库是全县唯一1座大型水库,全县年人均拥有水量1829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水量3546立方米的51.6%。

  图片:大水桥水库示意图。

④材料四:1926年,徐闻籍华侨倪国良从南洋引进“巴厘菠萝”,于徐闻愚公楼村一带试种植,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菠萝产区。

          1932年,湛江市徐闻、雷州等地开始生产菠萝罐头、菠萝干、菠萝果冻等深加工产品,且长期作为湛江水果行业特产。

          200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愚公楼菠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菠萝之乡”称号。

2014年,徐闻“菠萝的海”被评为广东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点。

【小组活动】

根据菠萝习性及给出的材料,小组探讨影响菠萝种植的有事区位因素。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加强学生的记忆。

【问题总结】

(1)自然因素:

①地处低纬,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量满足雨季菠萝生长期水分需求;

②砖红壤为酸性土壤,火山岩风化物丰富,土壤肥沃;

③缓坡台地地貌,排水条件好,防止根系腐烂。

(2)人文因素:

种植历史长达百年,产业基础好;

国家政策保护与支持;

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

教学环节三:农业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当地农民种植菠萝全靠降水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1)材料一:由于菠萝本身比较耐旱,当地农民始终秉持“菠萝种植不浇水,生长全靠天降雨”,但是菠萝生长过程中是需要施肥的,施肥的时间全靠降雨,而降雨时间自身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肥料会错过黄金时段,导致肥料效果明显下降。(肥料利用率低)

(2)材料二:菠萝生长周期长,在旱季也会需要水,但是徐闻的菠萝大多数都位于旱坡地,这些地区灌溉设施不到位,会导致菠萝在旱季缺水。(旱季缺水)

【问题总结】

①改变灌溉方式,实现水肥一体化。

②科学施肥,按需供应营养元素,改善施肥方式。

【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并总结答案

 

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通过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感受地理之美。

【承转过渡】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徐闻的菠萝产业应该高速发展,产量、经济不断提升,但是在2018年徐闻菠萝出现了最严重的一次滞销事件,价格一度降到0.15元一斤都无人购买。

【材料分析】

①材料一:徐闻菠萝种植集中在79月,第二年24月菠萝上市,当地农民为了高产和卖相,化肥农药利用不当,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指导,转型升级困难,抵御风险能力差。

②材料二:2018年由于寒潮和春季连续遭遇暴雨,大量菠萝推迟到5月与西瓜、荔枝等水果同时上市,销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③材料三:当地居民主要种植巴厘品种,原本品质优良,但近百年来从未进行改良,品质有所下降且只能保存5-7天。而现在小部分农民引入新品种(台农17号),口感好且保存时间长,广受市场欢迎。

【提出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菠萝滞销的主要原因。

【问题总结】

①自然灾害导致菠萝成熟期推迟,与其他水果一同上市,竞争力下降;

②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影响产品质量;

③生产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容易造成滞销;

④市场响应较慢,销售渠道不畅,农民缺乏组织,低于市场风险能力差。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徐闻县县长,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徐闻县菠萝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种植、加工、销售)

(1)种植方面:

①加强农业研发,推广优良新产品;

②加大科技投入,改变耕作方式;

③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④提高机械化、专业化水平。

(2)加工方面: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下脚料、叶渣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

(3)销售方面:

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和宣传,提升产品知名度;

加大创新力度,拓宽销售渠道;

及时报道,改善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真实案例】广东省为了解决徐闻菠萝滞销问题,提出了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即徐闻菠萝“12221”行动计划。

【自主思考】

从决策者角度出发,尝试制定政策来解决菠萝滞销问题,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1493年,在加勒比海的瓜德罗普岛,哥伦布发现了这种美味的水果,经由他之手,菠萝开始传播到欧洲和亚洲大陆。如今在世界各地都能品尝到菠萝的美味,这得益于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保鲜技术的日益提升,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菠萝主要种植在世界的热带地区,请大家结合所学习的知识,思考菠萝能否种植在北方呢?“南果北种”能否实现呢?它会改变哪些区位因素且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呢?请各位同学课下通过搜索相关信息自主学习。

领略农业之美

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徐闻菠萝这一真实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菠萝自身的习性,推断影响菠萝在原产地种植的区位因素,再以我国徐闻菠萝为重心,结合所学习的内容,自主或小组合作去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准备时间较为充分,效果显著,学生参与度高,但些许环节还是稍显生疏,例如本节课有大量的问题与材料,有些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导致一些学生无法理解或掌握,我还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图片中含有很多的信息需要学生去自主获取,学生在观察图片、讨论图片、提取信息方面还不够熟练,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图片分析和信息获取的培养。

最后我认为一节好课就是要老师充分准备,满含激情的去“表演”,让学生很好的融入到这节课当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在欢声笑语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是一门语言和行为的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就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新课改的今天,若想要上好每一节课,想要拥有创新、先进、现代的教学能力和意识,诀窍唯有“学习”。

七、评课环节

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初步达成,围绕“菠萝”这一主线来进行课堂教学,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很有新意,教学效果非常好。利用真实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教师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也积极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得当,图片、环节的选择与设计也非常的不错。

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问题探究方面教师对于全局缺乏一定的掌握,没有给到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讨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再接再厉。在课堂问题设计方面,还应关注问题设计的目的,要注重问题的阶梯型,让每一个问题及思考具有教学有效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