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研组四月份教研活动
时间:2021年4月21日上午9:00—10:00
地点:弘毅楼二楼学生阅览室
人员:陆唯梅 吕秀玉 赵裕军 李丽萍 何飞 胡方晓 刘婷婷 孙秦玉 代梦云 武晨旭 陈冉 张燕楠
主持:陆唯梅
主题:新课标的研讨 基本功的练兵
(一)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素养提升、关注学生的个性指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其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以此为指导,针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作出了细致地调整。四月份的课标学习主要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1.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区域是地理学的显著特征,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某一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存在明显差异。
胡方晓老师结合高考谈认识:区域认知既是一种地理学科基础,也是一种地理学科能力,更是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无论是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图展示区域的位置、轮廓和景观,还是用写实的文字描述区域的特征、差异和演变,无不体现出区域认知在地理学科中的素养价值、甚至学科艺术。区域(认知)体现的是专家工于设计的命题基础,反映的是考生必备的高超的学科素养,彰显的是高考评价的人才指向和高度。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地理学研究对象复杂多变,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各要素有不同的组合,而且地理事物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综合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每一门学科都在培养的,地理学科所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主要是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时要从自然、社会两方面去思考和分析。
李丽萍老师结合高考谈认识:地在以“立德树人”为高考核心标准的指引下,高考命题理念已经转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二轮复习的重点应该是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训练以地理学科素养导引下的地理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深入分析近几年来,特别是2020年新高考改革地区的高考试题,我们应注重六种思维能力的重构、认知和培养。
3.地理实践
地理实践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基本素养。地理实践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课堂外的地理观测、地理调查,也包括课堂内的教具制作、问题讨论、绘制地图、地理实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具备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应用地理知识和方法、锻炼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树立自信心、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品质。
4.人地观念
人地关系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教育最核心的观点。人地观念直接反映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观念和导向。在分析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时,正确的人地观念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青年教师的基本功练兵
结合5月份将举行的常州市高中地理教师基本功比赛内容,青年教师积极进行板图、板书方面的相关准备。
(三)后阶段重点工作
1、进一步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
(1)继续督促青年教师加强解题、命题等能力方面的练习。
(2)继续强化常州市高中地理教师基本功比赛相关内容的训练,特别是理论知识的背记。
2、“图识天下”活动的组织:
5月份将在高二12个地理班级间进行我校地理组传统特色活动,结合新课程、新高考对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方面的要求,我们正在对试题进行补充、调整,对活动预案进行细化,确保活动如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