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研组二月教研活动
时间:2021年2月21日下午3:00—4:00
地点:地理专用教室
人员:张元丽 陆唯梅 吕秀玉 赵裕军 李丽萍 何飞 胡方晓 刘婷婷 孙秦玉 代梦云 武晨旭 陈冉 张燕楠
主持:陆唯梅
主题:围绕开学第一课,研讨学期工作
(一)“开学第一课”活动研讨
2月21日,代梦云老师在地理专用教室,针对高二6班学生开设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一课,地理组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评课,特邀李万龙校长听课点评。代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评价反思,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主动学习的要求。以“第八大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确认洋流问题,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渗入了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了教师点拨、多媒体辅助、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特聘教师李万龙校长评价:代老师教态得体、大方,课堂教学风格,对学生有着较强的亲和力;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围绕问题查找相关隐藏或缺失的信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视化,整个过程思路清晰,知识概念点拨较为到位,教学效果较为突出。代老师的课对青年教师有很强的引领、借鉴意义。
(二)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主题的理论学习:《浅谈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
所谓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大单元教学”是指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也就是说,站在三年的高度,打破学年、课时和教材顺序等界限,把三年的课程内容,作为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教师可以跨年级整合教材,最大限度地削减重复知识,使课堂内容实现高度浓缩。教师还可以把学科知识按照学习的实际需要重新规划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施,从而把三年的学习内容贯通起来,将高效的“单元模块”植入课堂。
那么,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呢?
一、整合教材 教师要在假期通览三年教材,整体“消化”,进行“个性模块”整合。期初再以学科为单位集体研讨,确立本学科“大单元模块”。最后以教研组为单位,确立授课模块。
二、整合教师 首先以学科为单位对所有同学科教师进行个性分析,筛选强项,根据教师情况进行“强强联合”组建教学模块。其次,根据教师单元组合进行单元备课,自行选择授课模块,确立本单元的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
三、集体备课 每个教研组每小周自行确立半天集体备课的时间上报教导处,教研组全体教师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请假,学校要进行抽查。参加人员按规定时间准备好导学案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集体备课结束后,组长要把记录教教导处。
四、编写学案 学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抓手,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学生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凸显学习路径和方法的引领,使学生一步步走向预设的高度。
五、上课
1、预习展示课——寻法。预习展示课要做到内容少而精,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2、提升展示课—一展法。这种课型就是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利用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自信心。
3、巩固展示课——用法。是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落实环节,在于发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彰显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能力。
4、检测反思课——验法。以砸实知识为第一要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让学生感知这一单元学习的路径,构建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二次提升。
六、下课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所以课后要求教师要做到:
1、对课堂进行教学回顾,写出反思,总结经验。
2、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归类,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性、全面性做出恰当评价,不合格的要当面批;问题多的要通过巩固展示课解决。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各备课组交流研讨新学期工作计划。
2、青年教师做题能力的训练:本组6位青年教师参加高三一模地理测试,要求每周必须做一套高三综合卷,加强检查。
3、常州市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3月份即将开始,做好相关人选的评选。
4、5月份将举行常州市高中地理教师基本功比赛,结合比赛内容,要求青年教师开始做好相关准备。
5、高二年级地球小博士比赛的培训工作与比赛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