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获常州市区评优课一等奖)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 提供常州市历年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方向)对比图,学生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 提供乐购和麦德龙的位置图,溧阳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图,学生分析交通对商业网点位置和密度的影响,同时以商业网点为抓手,推广到交通对各行各业即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 通过高铁新城和天宁吾悦发展的对比,学生理解交通能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会影响商业网点兴衰甚至是聚落兴衰。(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4. 提供常州“七核三横四纵”的生态骨架,学生了解常州生态绿城的发展目标,理解生态绿城与绿色交通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5. 利用周末时间调查小区或学校周边交通布局状况,分析布局的合理性,思考布局对当地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变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常州综合交通规划》,了解常州交通规划。
导入新课:刚才我们看了关于常州综合交通规划的视频,说到常州啊,她是一座有近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常州自古以来还有哪些名称或别称?(延陵、兰陵、毗陵、晋陵、龙城)古代,常州是朝廷“贡赋的必由之路,被称作“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现在它通江达海,各种现代化交通飞速发展,就像视频中提到的121530规划,可见常州自古以来交通都十分便利。这三千年历史长河中,交通的发展变化,会对常州城市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这节课我们以交通为载体,共同走进常州这座千年古城。
篇章一:延陵已别三千载
活动一:阅读材料一,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常州在各个历史时期,城市怎样延伸?分别呈现什么形态?完成表格。
表1 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对常州城市形态的影响
时间 |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 聚落延伸方向 | 聚落形态 |
古代 | 自然河道水系 | ||
20世纪初 | 京杭运河、沪宁铁路与主要交通干线 | ||
20世纪末 | 长江常州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 | ||
现代 |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道和机场等 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 |
材料1:常州市城市形态的演变历程(四幅图比例尺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块状:战国时期,常州市区在二中附近土城,这是最早的常州市区。唐末修建内子城后又增筑了外子城与罗城,明朝在原罗城内筑新城。从常州老城区的空间形态扩展中,可以看出是以内子城为依托,逐步向外、向东南方向扩展,呈现块状集中式的空间拓展模式。
条带状:20世纪初,京杭运河、沪宁铁路与主要交通干线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空间形态向西北和东南方向拓展非常明显,致使常州城1980年代成为一个“长椭圆”(琵琶型、条带状)的形态。
十字状:20世纪末,常州港的建设,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常州在历史上形成的东西带状城市的基础上,向南北延伸,成为一个“十字形”的空间结构形态。
星状:目前,常州积极拓展南北,提升中心和东西。沿着多条发展轴多方向星状发展。
结论: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个时期,常州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都与交通运输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扩展方向。
篇章二:兰陵今日显繁华
过渡: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城市的形态和扩展方向与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缩小镜头一起走进常州的城市内部,探究城市最繁华区域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一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在哪里?
活动二:小组讨论,华润万家与麦德龙两家超市的区别有哪些?为什么呈现这样的区别?
图5 华润万家超市(南大街店)与麦德龙超市(天宁店)示意图 |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位置不同、占地面积不同、货架不同、购物车不同、销售方式不同、停车场不同……
华润万家占地面积小,以零售为主,布局在市中心南大街附近,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满足市场最优;麦德龙占地面积大,零售和批发兼顾,布局在在市区边缘高架旁边,交通便利,满足交通最优。
除了麦德龙以外,如万都义乌小商品城分布在青洋高架旁,凌家塘分布江宜高速与312国道之间。这些都是交通最优原则。
结论: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一般而言,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城市中心或次级中心附近;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高架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旁。
追问:如果让你去购物,你会选择哪家超市?(事实上随着网络购物的不断发展,这些实体商场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呈衰落趋势。)如何改变现状?(实体店与网络销售兼顾)
过渡:以上是常州市区内的两个商业网点的对比。我们转换一下镜头,看看常州下属的溧阳市内,商业网点分布有何特点?
活动三: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材料2.2:常州市政区图和溧阳南北部商业网点分布图。
比较 | 溧阳北部 | 溧阳南部 |
地形类型 | ||
人口密度 | ||
购买能力 | ||
交通密集程度 | ||
网点密度 |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因此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地区。
结论: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平原大于山区。
追问:溧阳市南部商业网点少,购物不方便,如何改善现状?(网上购物、增加前往溧阳市区的班车数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追问:商业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交通运输会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为什么交通运输有这么大的作用,它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活动四:阅读课本87到88页,思考交通运输为什么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要素优化配置,缩短时空距离,拉动相关产业。
过渡:常州的发展目前是拓展南北,提升中心和东西。怎么拓展,怎么提升,举两个例子。
材料3:高铁新城与天宁吾悦的对比。
高铁新城:2020年9月,常州市政府发布高铁新城总体规划,南北向以长江路与乐山路为轴,东西向以京沪高铁、沪蓉高速为轴,打造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未来这里一定会成为常州一张新的名片。
天宁吾悦:2019年年初常州天宁吾悦本来要引入常州首家盒马鲜生,结果却被“放鸽子”。一些知名商家纷纷另觅他处,这里房价一度下跌,居民怨声载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地铁2号线的迟迟未开通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今年7月随着2号线的开通,这样的状况一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结论:交通运输布局能促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会导致商业网点甚至是聚落的兴衰。
篇章四:龙城永续生态缘
过渡:不仅高铁新城在着力打造智慧生态城,整个都在着力打造生态绿城。
常州利用长江、太湖、滆湖、长荡湖、天目湖、茅山丘陵等组成生态网络骨架,打造山水城融合的生态绿城。生态绿城不仅仅体现在有山有水,遵循自然,更体现在利用自然时的绿色行为。比如绿色交通,作为常州人,大家知道常州有哪些绿色交通方式吗?
除了BRT、地铁等公共交通、常州本土的永安行等,此外京杭大运河常州段利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致力于打造活力之河,魅力之河,生态之河。有了绿色交通,希望同学们能绿色出行,为常州生态绿城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结论:绿色交通是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常州绿色交通的方式有公交(BRT),地铁,永安行,运河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能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缩短时空距离,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发展的方向,甚至是城市的兴衰。2500年前,古运河上码头林立、商贾云集的兴旺景象仿佛仍在耳畔。如今,地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等新交通方式飞速发展,这不仅缩短了城市内部的时空距离,也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形成城市群,城市带(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是机遇亦是挑战,相信常州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一定能走出自己的步伐,迈向更美好的将来。
课后作业:1. 阅读课本,了解课本中的案例,进一步理解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有兴趣的同学利用周末时间调查小区或学校周边交通布局状况,分析布局的合理性,思考布局对当地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反思】 交通运输本身是独立的经济部门,但同时又为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和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服务。因此,交通运输的布局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教材涉及的背景案例详细程度不够,深度不够,加上缺少时空的对比,单纯以课本的案例讲授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本课以交通为载体,以常州为例,通过四个篇章具体分析交通对常州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