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倪红娟校际公开课】高三微主题复习 ——经济全球化与合作共赢
发布时间:2021-04-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高三微主题复习

——经济全球化与合作共赢

【导入】图片:王一博的微博声明。

Q:为什么王一博的微博会发出这样的声明?HM等品牌抵制新疆棉花事件。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疆棉花:新疆的棉花,属于长绒棉,棉花产能占到全国的80%,全球的20%,除了做纺织原料以外,还是制作人民币的主要原辅材料。南疆50%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北疆则全面实现了机械化采棉。随着产量、质量的双重提高,假以时日,将成为美国、印度等棉花出口大国的有力竞争对手。所以西方品牌所说的“强迫新疆人民劳动”是子虚乌有的。

Q:那么西方某些品牌为什么要抵制新疆棉花呢?经济目的——挤占新疆棉花的市场份额。政治目的——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如果受到打击,新疆陷入混乱,达到扰乱中国内政的目的。

因此,很多明星终止了与西方运动品牌的合作关系。表示支持新疆棉花。

 Q:西方这种做法对经济全球化会造成什么影响?破坏全球化,逆全球化。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复习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与合作共赢。

【教学过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二、发展历程、基本特征

三、经济全球化中的新问题

四、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资本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

115-20世纪初:早期经济全球化开始

220世纪初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济全球化遭受重挫

3、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15-20世纪初:早期经济全球化开始

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必修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Q:请同学们根据表格,阐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特征:          

①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②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的扩张性(资本主义生产需要市场,具有扩张性。而小农经济就具有封闭性,因为自给自足。)

③各国地位:欧美国家掌握主动性和支配权,亚非拉地区被动性和胁从性。

④经济全球化范围:扩大

2、经济全球化遭受重挫:20世纪初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材料一:1930年6月17日,美国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关上了自己的大门,这样做的结果是美国一跃站上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来自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纷纷瞄准美国,全球贸易大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全球贸易额从1929年的360亿美元下降到1932年的120亿美元。美国本土出口额则从1929年的52亿美元左右,锐减到12亿美元。

Q:根据材料,这一时期世界贸易有何特点?为什么呢?

1)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

(必修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危机的影响)

2)基本特征

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人们汲取了教训,在二战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建立关贸总协定,来协调世界贸易)

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20世纪40年代中期后(尤其90年代以来)

2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根本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技术手段:新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

③障碍消除:两极格局的结束(有人说两极格局时期,只能称之为半球化,因为两大阵营的对抗)

④体制保障: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例如,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关键推动因素:跨国公司、区域集团、世贸组织的推动

三、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新问题

材料二:据统计,2018年世界500强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0万亿美元,总利润中的大部分,属于这500强公司中占多数的发达国家的公司。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2006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指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1、加剧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材料四:伊朗儿童研究院主任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设计出萨拉娃娃。他说:“芭比像一匹特洛伊木马。她腹中藏着西方文化,比如化妆和不合礼节的服装。一旦它进入了我们的社会,就会对我们的儿童施加这种影响。”

材料五:特朗普先后退出一系列国际组织,2018年8月掀起对华贸易战。还提出了美国优先的口号:一是要购买美国的产品,二是要雇佣美国的员工。2020年2月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洲联盟。

3、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4、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

5、环境污染问题。

四、中国的应对策略

问题:

1、加剧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3、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

4、环境污染问题。

5、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

Q: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面对全球化出现的问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策略: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面对旧的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秩序,我们要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发展中国家加强地区性合作(举例说明: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新兴市场国家,后来南非加入。是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2015年,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9年,有100各成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亚投行迅速行动,成立了应急基金,支持成员应对疫情和恢复经济,充分体现了亚投行的行动力。这些都表明中古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惠及世界)

3、求同存异,尊重文明的多样性(2019年,中国倡议的亚洲文明大会,习近平提出文明要相互理解、尊重、互学、互鉴,共同发展)

4、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科学措施(2016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5、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些策略贯彻了几大核心理念:合作共赢、开放包容、互相尊重、共商共建共享。这些理念汇聚成的中国方案,那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关于亚投行的视频,来理解这一中国方案。

【总结】

有人这样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们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承载着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练习】

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有所加强。如何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所有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而有之。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演讲所提到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逆全球化”趋势至少让人们对今天的制度和政策进行反省,去努力解决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探索新的、更好的发展模式。

               ——2017年4月《光明日报》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逆全球化”现象

材料二  实际上,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2000年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而且反全球化者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

材料三  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源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受益较大。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主要表现在英国“脱欧”、美国政府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关系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12论点:逆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理性看待逆全球化,有利于推动全球化。

论证:逆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全球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加剧环境污染;利益下降和非法移民问题也导致发达国家对全球化不满。

理性看待逆全球化,有利于推动全球化:首先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发展,如中国加入WTO(其他各国史实也可);其次要正视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反省调整,趋利避害,探索更好的发展模式。

【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针对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问题,可从多个角度概括。如可从理性看待逆全球化,有利于推动全球化这一角度进行提炼主题。论证时,可从全球化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同时还可以从如何应对的角度进行理解概括。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