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1-04-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乘风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设计及反思

                                                                                                 孔瑜


【教学目标】

1.    明确典型环境的构成要素:中心人物所处位置、时代氛围、周围人群、思想观念

2.    了解小说家营造典型环境的手法:塑造典型人物、描写和烘托时代氛围、构建中心人物与其它人物之间的关系

3.    了解小说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被支配——改造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典型人物分析——高女人和矮丈夫、裁缝老婆、团结大楼居民

2.    难点:从“喧嚣与无声”中探究小说揭露的时代氛围与作者创作意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小说典型人物分析,小说典型环境分析。

一、团结大楼居民形象分析——高女人和矮丈夫的生存环境之一(周围人群)

1.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复述。

2.    人物生活的地方在哪里?里面住着哪些人?这些人对高女人夫妇的态度如何?

3.    通过这些生活的细节描写,你能简要概括一下团结大楼的环境特点吗?

4.    小说环境总结:(1)人物活动的地点(陈旧、封闭的团结大楼);
                                          2)人物周围的人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以及舆论导向所构成的社会环境(以裁缝老婆为代表的无聊、庸俗的邻居们受习惯的影响,还会用这种习惯去衡量身边的人,不遗余力地去非议和猜疑)
                                           3)特定的历史阶段的时代氛围等。(结合下文继续探讨)

二、时代氛围分析——批斗大会与裁缝老婆人物分析

1.    高女人夫妇命运的改变是什么时候?那种情境下有着怎样的时代氛围?
回到问题原点:特定的历史阶段的时代氛围

2.    以裁缝老婆为代表的革命群众怎么审问高女人和矮丈夫的?

3.    大字不识的裁缝老婆凭什么逼问作为知识分子的高女人和矮丈夫呢?

裁缝老婆的身份——时代特点——特定时代的人性(典型环境滋生了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恶化了社会环境)

4.    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周围的人行为方式、思考方式以及舆论导向所构成的社会生态也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生存环境本身就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第二课时

“喧嚣与无声的世界”——作者创作意图探究

【教学目标】从“喧嚣与无声”的对比中解读高女人夫妇形象及时代中的人性光辉一面。

1.    小说题目是“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她们在文中却一句话也没说;相反,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裁缝老婆,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喧宾夺主?为什么?

2.    再次聚焦裁缝老婆批斗高女人的场景,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留白艺术”保持内心的高贵,以无声的方式与时代抗衡,坚守人性的美好。

——塑造裁缝老婆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她对待高女人夫妇的态度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起到反衬作用。

——通过团结大楼人对高女人夫妇态度的变化看出“作者在呼唤这真诚、善良人性的回归!”

3.    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物创造了环境——人物被环境支配——人物改造环境。

 

第三课时

基于环境视角的小说解读“群文阅读”

《祝福》

《边城》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1.《祝福》中四叔的两次话语描写

第一次:

       “ 可恶! 然而……四叔说。

第二次:

      “ 可恶! ”四叔说。

        ……

      “然而……四叔说。

《祝福》中柳妈的话语描写   

 祥林嫂的生存环境——活着艰难,死也恐怖

2.人物之间的关系——隔膜
“几乎每个人都成了一座边城”

隔膜:《边城》中人与人之间特殊的关系
3.《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不可能发生的情节——雨果既要向读者揭示当时法国的社会环境,又要传递出自己的创作意图:用美丽的理想代替现实生活中那不足的真实

4.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5.    环境即主题

 

 

【教学反思】

小说家都希望读者走进他的故事,随同人物一起走进他构设的天地。

小说的人物都在各自的家园中成长,在小说中,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是和谐一体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小说中,中心人物所处的位置、时代氛围、周围人群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共同构成了典型环境的四个要素。通过对这四个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把我小说的环境。

在文学理论中“环境即主题”,《高女人和矮丈夫》这篇反思文革特定历史氛围的小说,他的环境本身就是小说主治的展现。在小说中,作者虽然题为“高女人和矮丈夫”,但是全文没有一句语言,而大量的语言描写都给了“裁缝老婆”这一典型人物,这样的可以安排其实蕴含着作者想揭露的世界、人性、理想。第二课时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围绕高女人和矮丈夫,以及裁缝老婆两个典型人物,聚焦“批斗会”这一典型场景,从“喧嚣与无声的世界”入手,分析两个世界的异同。从“团结大楼”人们的态度变化,解读作者对“人性善良与正义的呼唤”这一理想。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们从文本细读入手,逐层分析高女人和矮丈夫沉默的片段与心理,从中归纳出两个世界的各自特色,得出小说特定时代氛围的特点。最后在“高女人和矮丈夫”、“裁缝老婆”、“团结大楼的人们”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动态分析中,得出小说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重点在文本分析,是一节常规课,但是对新课标新理念的落实还不够,并没有情境的设计和群文阅读的拓展,局限在文本之中。因此,设计了第三课时,从小说环境角度解读小说主旨,进行补充教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