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地理教研组教研活动报导(四)
发布时间:2021-02-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地理教研组教研活动报导(四)

时间:2020129日上午9:0010:30

地点:弘毅楼三楼会议室

人员:张元丽  陆唯梅  吕秀玉  赵裕军  李丽萍  何飞  胡方晓  刘婷婷  孙秦玉 

代梦云  武晨旭  陈冉    张燕楠

主持:陆唯梅

1.jpg

(一)研修主题下的理论学习

学习篇目1:关注大概念 立足单元设计 发展核心能力(葛燕琳)  《地理教学》2020 15

核心内容:新课程标准在“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部分指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从地理学科大概念的视角,尝试提出相关的单元设计教学优化策略,以期为发展学生核心能力提供新思路。

学习篇目2: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单元教学中的应用(金钰)  

核心内容:2018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并强调了要将“学科大概念”作为核心用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指出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学习,密切联系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PBL也称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真实问题为情境,学生通过合作实践探究,解决真实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上有着独特的作用;聚焦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不同情境主题,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以整体、系统的思维学习地理建构“大概念”。基于当前地理教育改革背景,将项目式学习应用到单元教学设计中去,简称项目式单元教学设计,以寻求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思路,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促使学生体验深度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总结:

课题组长胡方晓老师对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概念进行回顾,再结合《植被》这一课,围绕“结构化视域下单元整体设计与思考”,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基础学力与数学素养为目标追求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对结构化学习进行讲解,结合年段知识,让知识“串珠成线”,让方法“连线成面”,让能力“卷面成体”。

基于结构化的单元整体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有助于提升教师整体把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主题研修的磨课活动

1、新教材《土壤》概念下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的说课

武晨旭老师拟于12月15日开设《土壤》一课,本课为新教材新增内容。武老师设计从《明朝那些土》说起,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课题,以五色土的寻找这一虚拟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先了解土壤的组成、特征及观察方法,再利用学案中的信息去分析五色土的成因,最后感受土壤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力图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灵活多变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新教材《植被》概念下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的说课

陈冉老师拟于12月17日开设《植被》一节内容,同为新教材增加内容,知识较为杂乱。陈冉老师设计从《长白山的植被概况》说起,以长白山地区为核心,由山顶至山下,由长白山所在地区往南北走,由长白山所在地区往西走,设计了三条旅行线路,沿途观察植被类型的差异,思考这种植被类型差异与当地环境之间的关系。沿途选取某些特定区域,将视角放大到这些区域,思考其植被类型特点与当地环境之间的联系,侧重于突显要素综合、地方综合等。在大单元的核心概念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层次、脉络清晰。

 

(三)研修主题下的微专题设计

地理具有整体性,各地理要素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一轮复习结束,如何对各地理主题要素进行串知整合,既能温故已学知识,更能构建知识体系,贯通知识联系。我们高三地理备课组,研究设计了四个核心概念下的大单元复习安排:(1)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2)河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地形的形成及影响;(4)区位因素分析的思维要点。在四个大单元下在设计30余个微专题,分别以不同的区域或情境为背景,如:源头活水、聚落万象、桥隧交通、风沙运动等等,将各类试题进行整合,以期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理清逻辑思维;做到思考有方向、答题不偏颇。

 

(四)主题研修的案例分析

结合课题现阶段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情况,课题组全体成员在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和能力的同时,每位成员确定情境,形成设计,进行课堂应用,并及时反思总结,撰写教学设计案例。要求12月20日前,课题组全体成员上交教学案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