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面临着新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的压力,在校长室、师发处、课程处的指导之下,地理教研组依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尊重规律,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研究,群策群力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新课标、新高考的应对性学习研究
1、组内的理论学习
教研组及时整合课表,周三上午在学生阅览室进行大集备与各备课组的小集备,积极开展新课程研修活动,主动随时开展教学讨论。全组统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各类活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集中学习了四篇文章:《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整合设计——以“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运动”单元为例》(张素娟)、《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研究》(魏圣梁)、《关注大概念 立足单元设计 发展核心能力》(葛燕琳)、《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单元教学中的应用》(金钰),界定概念,指导教学设计。此外,课题组还指定学习内容,要求课题成员自主学习,并做读书笔记。
2、专家的引领学习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本学期,全组教师抓住学习的机会,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常州市高中地理正高级李万龙老师《新方案 新课标 新高考 新教学》、上海特聘专家陆志平《大单元教学问题的思考》、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媛《地理核心素养与评价改革》、扬州市正高级教师花奎《研高考之变,求变中突破》、泰州市正高级教师胡唐月《新高考 新应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节奏、教学评价、信息技术等多角度,给与了指导,让大家受益匪浅。
3、同行间听课学习
本学期市高中地理新教研员顾松明老师走马上任,组织了多次高中各年级的研究课,我们分别到省中、一中、二中、北郊、新桥等多所学校听课学习,集体研讨,其中既有精细的专题复习课,也有新情境下的概念新授课,还有以学生学情为主导的试卷讲评课,许多节课的设计令我们耳目一新,思路大开。
4、基本功强化学习
地理组教师现有12人,6名青年教师,教龄在4年以内,缺乏教学经验。在共同深入学习《教学常规》,规范教研组和组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注重课堂教学反思的环节。
六对师徒学习指导工作常规化,徒弟主动听课、学习、交流、反思,全组教师之间提倡相互听课。徒弟加强做题、讲题、命题能力的训练,尤其是5位工作不足2年的青年教师,主动跟着高三年级的节奏做题。全组9名40岁以下教师参加市区做题、讲题、命题比赛,获奖情况如下:
做题:市区一等奖:胡方晓; 市区二等奖:代梦云;
市区三等奖:李丽萍、刘婷婷、何飞、孙秦玉。
讲题:市区一等奖:李丽萍、胡方晓; 市区二等奖:代梦云、何飞;
市区三等奖:刘婷婷。
二、主题研修引领下的各类活动
1、有序开展课题研究。
(1)一个课题的结题工作:李丽萍老师主持的十三五规划课题《手机APP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应用的研究》,作为教研组全员参与课题,本学期顺利完成结题工作。
(2)一个课题的中期评估:何飞老师主持的校级课题《基于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与评价》,作为与新课程核心素养密切相关的组内的课题,侧重培养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本学期通过中期评估。
(3)一个课题的开题研究:省级课题《指向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的子课题《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研究》,作为教研组新的研究课题,由胡方晓老师主持,本学期有序开展了理论学习、磨课研讨和课例分析等相关工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有机整合,为自身专业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2、扎实落实“每周一课”。
教研组以主题式“每周一课”为抓手的教学研究活动与主题研修活动相结合,有序进行“四位一体”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并及时上传学科网。
(1)研修主题: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研究
(2)开课情况:结合研修主题,本学期共开设研究课10节。
教师姓名 | 开课班级 | 课题 |
何 飞 | 高二7班 | 高二如何学地理 |
代梦云 | 高二3班 | 气旋与天气——以台风为例 |
刘婷婷 | 高三5班 |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从中巴铁路说起 |
何 飞 | 高一1班 | 大气的水平运动 |
孙秦玉 | 高二3班 | 常见的天气系统 |
张燕楠 | 高一2班 | 海水运动 |
胡方晓 | 高三10班 |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仪征黑莓产业为例 |
武晨旭 | 高一12班 | 土壤——从《明朝那些土儿》说起 |
陈 冉 | 高一8班 | 植被——从长白山的植被说起 |
李丽萍 | 高三6班 |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
此外,代梦云老师、胡方晓老师开设了2节市级公开课;何飞老师、孙秦玉老师、张燕楠老师开设了3节校际公开课。
在磨课、开课的过程中,全组老师全员参与,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例分析方面均获得成长。全组12名教师均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了教学案例分析,并在积极投稿中。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撰写课例与反思,李丽萍、胡方晓、孙秦玉老师共有3篇相关论文发表;李丽萍老师《基于云平台的智慧课堂实践研究与思考》一文获市二等奖、数字优课评比获大市二等奖;孙秦玉老师的课件获2020年全国中学地理教研成果评比特等奖。
3、深入研究新高考、新教材。
三个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新高考,高一年级使用新教材,需引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稳妥地深化课程改革工作。发现、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群策群力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高三年级的微专题设计
地理具有整体性,各地理要素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一轮复习结束,如何对各地理主题要素进行串知整合,既能温故已学知识,更能构建知识体系,贯通知识联系。高三地理备课组,研究设计了四个核心概念下的大单元复习安排:①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②河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③地形的形成及影响;④区位因素分析的思维要点。在四个大单元下在设计30余个微专题,分别以不同的区域或情境为背景,如:源头活水、聚落万象、桥隧交通、风沙运动等等,将各类试题进行整合,以期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理清逻辑思维;做到思考有方向、答题不偏颇。
(2)青年教师导学活动
结合常州市教育局第十八期“优秀教师免费导学”公益活动,李丽萍老师为组长,与何飞、代梦云、孙秦玉、刘婷婷共同组成三中地理公益导学小组,以大单元为背景,设计了两个系列专题:《地球运动系列微专题》、《常见天气系统系列微专题》参与活动的申报。现已进入准备阶段。
4、夯实青年教师基本功。
关注青年教师的稳步成长是教研组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开展了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本次岗位大练兵从讲题、做题两个角度进行了考核。两轮较量的最终成绩是:刘婷婷老师荣获一等奖,孙秦玉、代梦云老师荣获二等奖,张燕楠、陈冉、武晨旭老师获三等奖。此次岗位练兵前,几位青年教师做了大量的习题,练习粉笔字、钢笔字,大胆设计板书、板画,努力弥补自身基本功上的不足,大大提升了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
5、地理学科学生特色活动。
(1)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读图、绘图、析图能力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也是当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地理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地理空间定位能力。10月份我校地理组结合高二《地球与地图》大单元教学,面向高二学生举办以“画出天地,绘出梦想”为主题的校园平面图绘图大赛。
(2)研发新的校本课程。武晨旭、陈冉两位老师在高一年级开设了校本课程《电影与地理》,在高一学生中深受欢迎。此外新的校本课程《地理科学史》也处于研发之中。
(3)第十四届“全国地理知识科普大赛”已经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将于下学期组织高二地理选修班学生参赛。
三、学期工作的问题反思
1、由于地理选修的学生急剧增加,本组教师的课务繁重;而我校学生良莠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与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
2、地理特色活动的开展难落实:在高二地理选修班开展的“图识天下”活动,由于合格考时间的重新设置,导致本学期高二教学时间及其紧张,加之我校选修学生的急剧增加,正在重新设计比赛方式,调整补充竞赛试题。
3、随着青年教师的明显增加,如何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地理组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