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生 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学校教师发展处的引领下,本学期生物教研组围绕基于核心大概念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展开了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生物组的教学教研也在稳步推进,取得一些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主题式“每周一课”开课活动
按照学校和教师发展处的要求,落实了教研组的常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月安排一次教研组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钻研教材、精心预设,一起制作学案、课件、教具互相听课。利用每天在一起批改作业的时间共同研究教学反馈情况,反思、总结,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技能。“每周一课”成为组内成员相互学习的平台,在听评课的过程中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本学期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活动围绕“基于核心大概念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展开。以下是“每周一课”的汇总情况:
皋 磊 | 1节校内公开课、1节市级讲座 |
史佳丽 | 2节校内公开课1节校际公开课 |
凌祎丽 | 1节校内公开课1节校际公开课 |
丁楚楚 | 1节校内公开课 |
陈 磊 | 1节校内公开课、1节市级公开课 |
徐双双 | 1节校内公开课 |
程 翱 | 1节校内公开课1节校际公开课 |
程佳燕 | 1节校内公开课 |
王梦琦 | 1节校内公开课 |
二、三题比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新时期高考评价体系的改变不断激励着教师从评价教学内容转变为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三题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一套好的试题能有效测量学生的素养达成情况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
10月31日上午,生物组为了促进青年生物教师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全面帮助、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激励青年生物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促进生物教学质量提升,生物教研组于举办了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生物组皋磊老师、陈磊老师和史佳丽老师三位老师担任评委。本次活动针对教师的解题能力和讲题能力举行了两个环节:限时做题和限时讲题。通过本次解题、说题比赛,发现青年教师在解题、说题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此外,命题能力方面更是有待开发。
三、共同进步,校外专家亲身讲授命题方法
11月6日,生物组邀请我校特聘教师王明华老师为青年教师做了一场“生物学命题漫谈”的精彩主题讲座,报告由我校生物组教研组长皋磊老师主持,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陈磊老师,省常中分校教研组组长陆军老师等带领两校青年教师参加学习。
报告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进行,王老师以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命题出发,分别从教学评价和个人发展角度告诫青年教师学习命题的必要性。从实践的角度,结合大量的具体命题案例为听课教师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命题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展示为我们剖析试题命制中常见的问题;引导青年教师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试题,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去论证情境的真实性,并为青年教师提出命题的几点针对性建议。
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用评价指导教学,我们正努力!
四、立足课堂,教师进行大单元教学实践
12月3日,我校史佳丽老师和二中马伊晨老师,在二中共同就“可遗传变异”一节内容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史佳丽老师巧妙利用扭扭棒模型,建构染色体模型,将微观显性化,思维形象化,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课堂前段开放活跃,学生们各抒己见、构建模型;课堂后段总结归纳,同学们受益匪浅。王明华老师点评这节课是“收放自如”,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很好的总结提升,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本节课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创建了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给其他老师都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12月3日,我校程翱老师、北郊高中朱文娴老师和五中狄崇老师在北郊高级中学,共同就“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进行了同题异构活动。本次活动是三中、五中、北郊高中、田家炳中学四校联合的校际公开课。程翱老师以生活中的现象来初建方程式,到通过实验探究来重建方程式为主线,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将课堂串联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的过程,各抒己见,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受益匪浅。丁静老师评价这节课是有深有浅,难度适中,但在某些实验具体操作上还需好好总结反思。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由现象到本质,由宏观到微观,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也给其他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探究课的范本。
12月5日,陈磊老师在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开设主题为“血糖调节”的市级公开课。课堂上将学生难理解的血糖调节机理中的概念化作一个个恰当的比喻,将细胞比作一个工厂,线粒体就是设备,葡萄糖就是原材料,胰岛素相当于进入送货的司机,细胞膜上的受体就好比门卫。比喻生动又风趣幽默,将语言的魅力展现了淋漓尽致,给我们带来了一堂语言艺术的享受盛宴。陈老师的课堂提问更像是一种团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是讨论发起的组织者,语气和语调上能很好调动学生思考的动力,老师的用词谦虚而有力量,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既接地气又有科学的含量,和学生交流是一种互相启发的状态。
五、学情摸底,更好指导大单元课堂教学实践
11月16日,皋磊老师组织青年教师一起,探讨学生对生物学学情分析问卷的制作。皋老师从问卷题目的设置、问卷内容、问卷目标和后期计划四个方面展开介绍。本次问卷主要是从学科态度、课前准备、课上行为、课后总结、考前复习等方面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摸底,通过问卷的形式,为后期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指导方向。该问卷已于11月20日完成制作,部分学生已经进行了填写。由于本次问卷发放时间是在学生参加期中考试后,学生在问卷填写过程中还可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前段时间学习的情况。青年教师们也通过问卷调查和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力。
六、精雕细琢,教研组策划《校园盆景》课程
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生物组联合多学科面向高一学生开展了校园盆景校本课程。校园盆景不仅是一门校本课程,更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本学期,生物组校园盆景课程教师还邀请三中校友园艺师张阿福先生参与其中,张老师亲自指导了几名教师一些关于园艺盆景的基础知识,带领教师对三中校园的盆景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为校园盆景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知识和研究思路。“盆景是追求师法自然的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创作者的构思设计,艺术加工,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有生命的艺术品”。校园环境建设,不仅要创造明亮的教室、图书馆等硬件条件,更要为这些莘莘学子创造宽松的软环境,来实施并引导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盆景作为校园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对每一盆盆景的不间断的雕琢,剪去繁枝、存其精髓,把自然美、人工创造的美有机融合于一体,把这种美展现于极致。把校园盆景创作和欣赏作为学生们的一种新的德育培养模式,不仅使学校办学特色得以凸显,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还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