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三中学 房源晟
课程标准: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其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内容分析:
中华民国早期历史是中国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过度时期,亦可认为是社会转型期。民初历史在学术界相对薄弱,成果少、队伍弱、深度广度有待拓宽。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以失败而告终。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三个月便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北洋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文化思想方面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1916年袁世凯败亡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局面。军阀的专制统治、割据和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中国重新落入黑暗的深渊。
辛亥革命之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北京政府统一货币,金融业开始繁荣;由于欧战时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原因,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村也出现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在社会风俗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学习要点:探讨新文化运动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要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和主要内容,来理解新文化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为开端,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号召“破除迷信”和“解放思想”。这些口号和号召在当时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赞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但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
设计思路:核心议题:近代中国向何处去?(国家的出路在哪里?)走上民主共和道路后,中国依然遇到了新旧争斗,国家的出路在北洋时期仍然是一个绕不开的中心议题。只不过在这一时期具体体现为“新旧”的选择问题。政治方面:新的国家体制和旧的帝制观念缠斗;经济方面: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社会生活方面:新旧习俗并存;文化方面:寻求对旧文化的彻底摆脱。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史料和地图,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了解其统治特点,形成时空观念;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研讨新文化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提高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了解近代知识分子为实现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探讨,增强承担民族复兴任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新文化运动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PPT呈示:初中教材图片
教师活动:想必同学们对我们二中的校史应该非常熟悉了。二中的前身私立常州初级中学校创立于北洋时期。我们初中都已学习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请你用一个词来描述你印象中的北洋时代是怎样的?
教师开场:鸦片战争后,“中国会向何处去?”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追问。走向共和后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国家困境?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社会中蕴含着那些能量?中国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吗?还是人们已能望见黎明前的一丝曙光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至民国,感受新旧杂糅、进步与混乱并存的北洋时代。
PPT呈示:北洋集团兴亡示意图
教师活动: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北洋集团。自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开始,北洋集团于晚清乱局中兴起,而后遭遇挫折,辛亥革命中袁世凯东山再起,逼迫清帝退位,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的北洋集团如日中天,从袁世凯称帝败亡到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军阀渐趋衰落并走向灭亡。本节课我们所探讨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指的就是1912年至1928年的这段历史。
◆ 新课讲授
任务一: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其特点
一、民主与专制的缠斗
过渡句: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革命成果却落入袁世凯手中。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革命党人会甘心这种结局吗?
PPT呈示材料: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驱动问题:北洋时期民主与专制是如何斗争的?请结合教材内容绘制时间轴,来说明这一过程。
(板书)一级标题
学生活动:学生绘制时间轴
教师活动:教师观察并指导学生绘制时间轴。
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来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1912年以后民主与专制是如何博弈争斗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时间轴描述。
教师活动: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袁世凯一步步走上复辟帝制之路,而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奋起反抗。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和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这场闹剧终于在1916年3月收场。
袁世凯的突然死去,令北洋集团一时间找不到统驭全局之人,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演变为军阀混战。这一阶段我们称之为军阀割据时期。这一时期的民主与专制斗争更为激烈,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临时约法》遭到破坏等一系列政治乱象使孙中山等人心急如焚。为了捍卫共和,1917年8月,革命党成立广州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掀起了护法运动。
PPT呈示史料: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1918年)
驱动问题:而孙中山却在1918年发表通电愤然辞去大元帅一职。请思考孙中山这则通电想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西南军阀只是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不是真心护法;南北军阀串通后,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军阀并不是可以依靠的革命力量。
PPT呈示地图:军阀割据示意图
教师活动:这一时期的军阀割据势力中,有三个派系最为突出,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在地图中找出这三大派系的军阀所控制的省份。
学生活动: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皖系、直系和奉系。
教师活动:1916-1928年间,北洋政府有24次内阁改组,26人担任过总理。任期最长的是17个月,最短的是2天;20年代的军阀混战频仍,北京政权实际由不同军阀所控制。
驱动问题:综合上述内容,请大家总结一下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北洋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相继爆发。新旧政治势力围绕民主和专制的较量此消彼长。袁世凯专制独裁、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
教师活动:北洋时期的外交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1917年中国加入一战协约国,对德奥宣战。华工远赴欧洲战场,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贡献。
过渡句:政治上的混乱是北洋时代旧势力强大的体现,但在经济领域,却呈现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
任务三:了解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
二、民族工业的春天:北洋时期的经济
(板书)一级标题
PPT呈示图表:
1913年2月,厚生制造机器厂创立。厂址设在西门外永宁寺,创办人为武进循理乡晚清秀才奚九如。奚自任经理。年内仿造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8马力火油发动机获得成功。
——《常州柴油机厂志(1913~1986年)》,
内部资料,1988年版,第9页。
驱动问题:二中前面的常柴厂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他的前身厚生制造机器厂于1913年创办,这一时期前后,全国工厂开办呈现怎样的态势?请根据图表描述。
学生活动:数量激增。
驱动问题: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为何此时民族工业会得到迅速发展?
学生活动: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过渡句:北洋时期除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常武地区的纺织业有何变化呢?
PPT呈示史料:
1917年市上英、意、法、奥等国货品,来源断绝,存货亦渐稀,以致国产棉织物品,销路畅旺,国内企业,均已好转。同时日本纱布亦向本国倾销。……尉史桥的民丰纱厂之前身常州纱厂及德安桥的大成纺织公司第一厂之前身大纶纱厂,均在此时发起集股兴建创设者也。……我在新安镇所设之合昌布庄,范围甚小,所集股本,仅硬币1500元,而在1919年的年终决算,竟获盈余至8000元之巨。本市渐见繁盛,各批发号家,均能获利巨万,不胜枚举。
——查秉初:《清末至解放常州工商业略述》,1956年7月1日
驱动问题: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常武地区的纺织业发展迅速。
教师追问:根据材料思考引起纺织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无瑕东顾。
PPT呈示材料:
这时,我看到日本人提出要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要做皇帝,……全国人民为了反对“二十一条”,风起云涌地抵制日货,日本棉织品受到抵制……南通张季直(张謇)说:“制且未成,抵于有何?”这句话,就掀动了我办工业的信心。
帝国主义把货物来倾销,吸我们的血,养得他们一天天强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一定要亡国,所以,有人闹“实业救国”,我认为是“对症发药”,尤其是年轻人应该觉悟。
——刘国钧:《自述》(1962),
李文瑞主编:《刘国钧文集·传记卷》,第12-13页。
学生活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北洋政府的政策支持,袁世凯当局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教师活动:除了常州,邻近的无锡涌现出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南通的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茁壮成长的近代江南企业在北洋时期民族工业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驱动问题: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学生活动: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扩大,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教师活动:也为后来的五四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社会习俗的新象:北洋时期的社会
(板书)一级标题
过渡句:共和政体的建立是破天荒的大事,除了经济的新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
PPT呈示图片:清朝旧式婚礼和民初新式婚礼,剪发辫、废止缠足
教师活动:民国以后,婚礼不再全都是传统的夫妻跪拜,西方新式婚礼走进人们生活。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的除旧布新,颁行法律剪辫废缠足,社交礼节也焕然一新。
PPT呈示史料: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洋洋洒洒,陆离光怪,如入五都之市,令人目不暇给。
——《大公报》(1912年9月8日、9月14日)
教师活动:然而,这则关于民国服饰的新闻报道仍然提醒我们,旧的社会风貌依然存在,北洋时代的社会百态无不显露着新旧杂陈的时代特征。
PPT呈示图片
教师活动:1920年,二中校友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在文庙前留影,赵先生西装笔挺,象征着新的社会风尚,而文庙象征着什么?
学生活动:孔子儒家学说
教师活动: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符号,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那么,袁世凯统治时期,政府对待儒家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文化政策有何特点呢?
任务四: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四、民主科学的弘扬:北洋时期的文化
PPT呈示图表和材料:
1915年一年内,袁世凯为其称帝大造舆论,以大总统命令的形式刊布于《政府公报》的关于祭天祀孔、纪念孔子、孔庙修缮工程批令达20余件。
——据《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
驱动问题:袁世凯政府推行怎样的文化政策?为什么?
学生活动:尊孔复古。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PPT呈示史料: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驱动问题:革命希望都落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旧心理是指儒家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旧思想、旧礼教。
驱动问题:结合教材分析中国知识分子们反思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活动:人们认识到近代西方共和新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教师活动:于是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明显落伍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物器上、政治上有感于不足而相继进行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后,仍感不足,终于从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上生发的一场关于文化思考和选择的论战。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根据视频中的信息和教材内容,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PPT播放视频,介绍新文化运动。
PPT呈示图表
驱动问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过渡句:文化的中西冲突与新旧思想的取舍背后,是中国选择向何处去的道路分歧。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当时人们在思想上产生了怎样的新变化?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那些青年身上。
PPT呈示材料: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一位用英文署名Miss NU MAO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除去四千余年玩物的名字,及免终身做男子的婢女,享国家平等的幸福。”
——胡适:《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1915(1)
在五四运动以前,我在武昌做学生,那时候全国一般的思想界都可怜极了,只有《新青年》与其他一二刊物,稍稍鼓吹一点“离经叛道”的思想。这一种鼓吹,对于我便发生了影响;我可以说我本是一个富于怀疑批评精神的人,我向来又只爱看课外书报而不爱正经功课, 所以我的思想便首先被摇动了。
——代英:《“应该怎样开步走?”》,《中国青年》第96期,1925年9月21日
驱动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伦理纲常,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封建礼教,促进了个性解放,彰显了独立人格;文学革命促进了白话文的普及,把文化从少数人占有下解放出来,为更多平民所理解和接受,扩大了启蒙视野,提升大众素养,推动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对青年学生影响尤甚。
教师活动: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但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
PPT呈示史料:
1915年9月问世至1926年7月终刊,《新青年》总计发表各类文章1529篇。“科学”一词出现了1913次,“民主”出现了306次。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0页。
驱动问题:为什么“民主”、“科学”在《新青年》杂志中频繁出现?
学生活动:一方面说明当时的人们缺乏对民主与科学的认知,频繁出现是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局限性,因为广大农民不识字,运动的影响只能停留在大多数知识分子阶层和社会精英阶层,对社会底层的触动有限。
PPT呈示:
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六号
驱动问题:陈独秀是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
学生活动: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
孔子精华,乃如祖述儒家组织有系统之伦理学说,宗教玄学,皆非所长。其伦理学说,虽不可行之今世,而在宗法社会封建时代,诚属名产。吾人所不满意者,以其为不适于现代社会之伦理学说,然犹支配今日之人心,以为文明改进之大阻力耳。
——陈独秀:《答<新青年>爱读者》(1917年7月)
驱动问题:同上则材料相比,第二则材料的观点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肯定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的价值,但是批判儒家思想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是限于时代背景,他们对儒学的基本价值存在认识上的偏颇;二是随着民主科学精神的熏陶,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更具理性精神;
教师活动:你赞同哪个观点?为什么
学生活动:
驱动问题: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呢?习近平总书记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学生活动:齐声朗读。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教师活动: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最后,请大家归纳一下北洋时代的特征。
结语: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段独特的社会发展阶段,虽为时不长,但却是独立发展的。北洋时代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进步发展的时代。当然,它不是完美和理想的时代,而是一个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社会转型时代,新与旧,中与西,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反动,传统与现代并存,反对外国侵略与向西方学习同在,各种矛盾纵横交织,呈现出一派新旧杂糅的景象。
指向素养培育,探索单元教学新路径
2020年12月3日上午,我赴二中参加2020年以“指向立德树人的创新教学实践探索”为主题的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开设了一节公开课。组内教师一同赴二中听课并参与评课。
我在高一(1)班开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新授课。中华民国早期历史是中国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过度时期,亦可认为是社会转型期。民初历史在学术界相对薄弱,成果少、队伍弱、深度广度有待拓宽。
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以失败而告终。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了三个月便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北洋政府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文化思想方面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1916年袁世凯败亡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局面。军阀的专制统治、割据和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中国重新落入黑暗的深渊。
辛亥革命之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北京政府统一货币,金融业开始繁荣;由于欧战时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原因,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村也出现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在社会风俗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我围绕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教材,教学设计主旨明确,即以“新旧杂糅”的北洋时代特征为线索,表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特征,重难点突出,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展开谈论和辨析。本课史料丰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指向大单元和大主题教学,亮点突出。我利用地方史料,尤其是二中校史,为本课的教学活动增色不少。
存在的不足:一是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诸多领域缺乏细节的探讨,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新意。二是教学设计整体框架还可以进一步创新,如从人物角度、新闻媒体角度、西方人视角等展开设计。
评课教师认为,我的这堂课线索清晰,充分利用了教材的现有教学资源,史料选取和运用得当,能较好地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
通过本课的备课、磨课和教学实践,我意识到单元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转型的重要意义,后期将进一步研究单元教学理论和实践案例,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