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每周一课(张琪)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1-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标要求: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难点:三民主义的内容

一、新课导入

以时空坐标导入本课学习

 

师: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近代史,现在我们跟随这张时空坐标一起来回顾下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首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国就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同时,中国近代史它也是一部抗争史,这期间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竭尽全力救治清政府这位病人,前有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后有戊戌变法的改良维新,但都没有取得完全的效果,从这张“病历卡”上我们也可见一斑。(展示病历卡)

 

晚清政府遍尝诸法而不可得,但仍有一味药尚未投入使用,那就是民主革命之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辛亥革命》,一起来研究下这一味民主革命之药是否奏效。

(一)病入膏肓 病急乱投医

师:在研究新药前,我们有必要对清末中国做一个全面了解。请大家阅读以下这则材料,想一想这位病人出现了什么问题?

(板书:一、病入膏肓 病急乱投医)

材料:(《辛丑条约》签订后)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1904年8月31日)

生:根本上腐朽了。

(师追问:具体有哪些表现呢?例如政治、经济、思想方面)

教师展示PPT并总结:

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救亡图存迫在眉睫;

经济上,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封建专制思想阻碍思想解放和进步潮流的发展。

师:晚清政府此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开始采取一些手段进行自救,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它给自己自己开出的两则药方。

师:药方一是1901-1905年的清末新政,企图以改良的方式缓和危机,但时人评价“以旧人行新政”、“新政不新”(PPT展示材料),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108页,找一找当事人为何如此评价新政?(板书:清末新政)

生:①内容与戊戌变法相似;②政权仍然掌握在清朝权贵手中。

师:戊戌变法失败了,相似的内容也不可能取得效果,更何况是由清朝权贵推行,那就更加效果甚微了。所以新政不可避免地失败了,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又于1906-1911年预备立宪。(PPT展示材料)

材料:鉴于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所以确定先从官制入手次第更张,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章开沅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师:立宪无疑是给帝制戴上枷锁,所以清政府一拖再拖,请各位同学阅读书本109页下半部分,找一找立宪派为推动清政府立宪做了哪些努力?(板书:预备立宪)

生:①成立预备立宪公会;②三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

师:在千呼万唤中清政府组织了内阁,但13位内阁成员中,满洲贵族8人,皇室成员5人,所以时人讥笑其为“皇族内阁”。此时,立宪派彻底认清了清政府立宪骗局的真面目,其代表实业状元家张謇认为“潮流万派,皆趋共和”,立宪派也对清政府失去幻想。(立宪派构成简单说一下:开明的地主官僚、民族资本家)


(二)专家会诊  开出药单

师:清政府的乱投医未能自救,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这就需要外部专家对其进行系统治疗。清末新政虽然没有能够自救,但是客观上却使得中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我们通过阅读陈旭麓先生的这段话,对其进行一番全面体检。(板书:二、专家会诊  开出药单)

材料: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生:(教师从思想、组织、经济和军事上加以引导)

师:结合同学们刚刚的体检结果和之前的清末整体情况,现在我们来给20世纪初的中国写一个较为完整的体检报告。(板书:全面体检)

PPT呈现:

①政治上:《辛丑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腐朽统治——清末新政、立宪骗局。

(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成为中国进步的最大障碍)

    ②经济上: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思想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④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⑤军事上: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等)。

(为重大变革准备条件)

师:这就是清末整体的一个情况,面对此情此景,医生们已经跃跃欲试,请同学们阅读三位专家的意见,想一想他们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又是否一致呢?

材料一  邹容(专家):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争存争斗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二  孙中山(主治医生):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三  陈天华(专家):须知事到今日,断不能再讲预备救中国了。只有死死苦战,才能救得中国……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 过了这时没有命了。一刻千金,时乎时乎不再来,我亲爱的同胞,快醒!快醒!不要再睡了!

——陈天华《警世钟》

(板书:专家会诊)

生:革命

师:准确地说是以革命这场外科手术清除清政府这块毒瘤,而这样一场大型手术,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医疗团队,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于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那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

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师:这个纲领与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民权、民生”如何一一对应,我们一起来看三则材料,边读边进行对应,想想它们各有什么深意?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板书 开出药单:三民主义)

生:

 

(三)外科手术  疗效初显

师:三民主义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有了这份详细药单的指引,外科手术势在必行,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却加速了清政府走向灭亡的进程。恰逢1911年清政府将已卖入民间的筑路权转售给四国银行团,引发四川保路运动,从而引发了武昌起义这场外科手术。请大家观看下面这段视频,思考一下武昌起义后各地为何闻风而动,以致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播放视频,板书:指导思想  三、外科手术  疗效初显  武昌起义)

生:清政府已经彻底腐朽,所以各地会在起义后迅速响应。

师: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四川保路运动只是一个导火线,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师:经过武昌起义及其连锁反应,当时的中国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请大家回忆下视频,并结合书本知识进行回答。(板书 疗效初显)

生:1、中华民国建立;2、清帝退位;3、颁布《临时约法》(引导学生回答)

师:《临时约法》的内容我们可以将之概括为:主权在民,人人平等,自由权利,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的建立。大家想一想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哪些精神?

生:自由、平等、民主、分权制衡……

师:这些精神都鲜明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是资产阶级用法律手段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说《临时约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但其中有一则内容是设立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这一点无疑会对总统权力起到约束作用,孙中山为何要这么做?

生:防止袁世凯专权。

师:但是我们知道袁世凯依然窃取了革命果实,大家可以看下这幅图示,想一想为什么袁世凯能够这么做?(板书 病灶转移: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生: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袁世凯军事力量强大、革命党人妥协。


(四)阶段性治疗结论

师:尽管辛亥革命去除了清政府这颗毒瘤,但革命果实陷入袁世凯手中,病情依然延续,只是病灶发生了转移。至此,我们可以对辛亥革命这场治疗做一个整体的评判。请大家阅读下面几则材料,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思考讨论,国家权力归属发生了什么变化?政体发生了什么改变?进而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两分钟 板书 四、阶段性治疗结论 疗效小结)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生:国家权力由属于皇帝个人到属于全体国民;政体由封建君主专制转为民主共和。

师: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

师:接着,我们继续来看下面两则国歌,左右同桌讨论一下,想一想里面的龙和五色旗寓意是什么?它们表达的主题分别是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龙:皇帝;五色旗: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国歌一歌颂皇权,巩固满清封建统治;国歌二强调解放思想,文明开化。

师: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在思想上传播民主共和理念,促进思想解放。而这样一种民主共和理念在之后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产生了重大反响,我们可以从PPT出清晰地看出,辛亥革命后无论是谁想要倒行逆施重建帝制都不可能实现,因为这种民主共和的理念已经广泛传播了。

师: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两组图片对比,想一想辛亥革命还取得了什么效果?

 

生:社会风俗上破除封建陋习,促使社会文明开化。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想想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材料: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止,民族资本主义在万元以上的厂矿约七百家,资本总额一亿三千余万元。1912年到1919年建成厂矿四百七十余个,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  

 ——龚方铎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

生:民族资本主义新增资本的规模和速度空前增长。

师: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在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教师总结:张宪文先生说:“(辛亥革命)把具有悠久历史的封建传统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转折点。”我们结合刚才对疗效的分析,辛亥革命从哪些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首先,政治上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

其次,经济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法制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法制近代化;

接着,思想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

最后,社会习俗上破除封建陋习,促使社会文明开化。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法制化、开明化、文明化,也因此成为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师:尽管辛亥革命取得了种种疗效,但革命果实最终仍被袁世凯窃取,所以我们

认为辛亥革命后沉痼自若,未能从根本上治愈中国。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想一想辛亥革命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板书:沉痼自若)

生:没有。

师: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生:也没有,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所以我们说,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师:这场手术没有从根本上治愈中国,我们看下面三则材料,讨论一下,为什么辛亥革命没能治愈中国?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美国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之后开始出现分裂,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林增平等主编:《辛亥革命史研究备要》

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未能发动广大群众、中国同盟会组织不够严密)

师:毛泽东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教材上112页将辛亥革命定性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现在我们具体来看下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它取得了一些成果:

(以PPT展示问题)反封建的成果:(生: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反帝的成果:(生:推翻清朝,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其次,它又不完全成功,比如“反帝”的有限:

①目标:纲领中未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结果:北洋政府依然是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工具,未改变半殖民地的性质

“反封建”的有限:仅仅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铲除中国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也就未改变半封建的性质。

教师补充: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依然是北洋军阀所代表的地主阶级统治,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思想上封建思想文化依然束缚着国人,所以我们不禁要问:能治愈中国的药在何方?

(PPT展示图片组)

(教师依据时间简单陈述后续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是带着遗憾离世的,其留下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现在是否已经交上满意的答卷了呢?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如是说“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确实已经站起来并且富起来,但距离强起来仍有一段距离,如今边境不安、强敌环伺,更需我辈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设计;

第19课

民主革命之药

——辛亥革命

教学反思:

由于备课时间较为充分,讲授过程中虽有紧张,但大体还是顺畅结束,在其后的评课过程中,受益匪浅,略书一二以为今后之用。

首先,历史叙述一定要专业化,不能让设计包装掩盖了历史文本的叙述。本课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治病”为线索进行辛亥革命的讲述,但“近代中国生病”、将辛亥革命比作一味“药”等是否合适?是否经得起推敲?以黄博士的话来说,文本包装可以口头上导入,但是不能取代历史文本的叙述,这样会使历史流于形式和表面,这一点在之后的备课中,我一定要谨慎。

其次,关于学生问答的方式与选择。怎么提问?提问的对象如何选择?如何呈现问题和答案?如何评价学生的答案?这些都是需要详细探讨,不能随意进行的。提问的设置要问之有的,有目标、有层次地进行提问,并且设置答题梯度,增进学生的思维量。同时要选择有答题欲望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不能随意指派,更不能只叫固定的几个人,这样会打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此外,对于学生的回答,引导与赞扬要更多一些,对于史观偏离的要加以纠正。

对于这次公开课与评课所获甚多,有这样的机会还是要多多争取,不断磨合才能不断进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