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百合花》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苏芮

百合花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拍摄微电影的任务大致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中的细节描写

2.通过朗读体悟小说传达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二、教学重点

完成拍摄百合花微电影的任务通过选择镜头把握文中的细节描写

三、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通过小说想传达的革命年代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四、教学方法

情境任务法朗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课前起立时改变对学生的称呼“同学们好”变成“各位导演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讨论设置悬念

2.创设情境“今天我们要将百合花拍摄成一部微电影在座的大家都是导演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改编微电影

(二)梳理电影情节

1.在正式拍摄之前我们作为导演首先必须要熟悉电影的故事情节教师ppt展示相关模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确定百合花微电影的情节师生讨论明确第一部分是“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第二部分是“我”和“通讯员”去借被子第三部分是“通讯员”为“救人”而牺牲第四部分是“新媳妇”给“通讯员”盖上百合花被

2.通过对电影情节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本部微电影的主人公是?(学生回答年轻通讯员

(三)重点拍摄主角相关镜头抓住细节描写

1.教师布置任务你会围绕主人公拍摄哪些镜头并说明理由

2.教师给予相关任务支架介绍相关知识镜头可以分为远景近景和特写镜头拍摄微电影必须不能脱离文本要依据文本进行

3.教师进行示范选择第六段“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本段可以先拍摄“一前一后保持丈把远距离”的远景再拍摄通讯员根据我的速度或大踏步向前或摇摇摆摆的近景拍摄这一镜头的原因是本段体现出了年轻通讯员的羞涩拘谨以及细心体贴的性格同时表现出了“我”对通讯员此时的情感是“起了兴趣”

4.学生讨论并说出相关段落讲明拍摄哪种镜头以及讲明理由通过各位导演的阐述师生明确:(1年轻通讯员是一个羞涩的细心的英勇无畏的年轻小伙子;(2”对通讯员有一定的情感变化从生气到起了兴趣再到爱上以及最后的敬佩

5.通过各位导演拍摄的特写镜头教师明确这是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主要有“两个干硬的馒头以及三次写挂着的布条四次写到百合花被”等情节这样的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展现出年轻通讯员的形象以及互相传递的情感

(四)补充相关背景进行总结

1.通过学生对于镜头的拍摄以及通过细节描写的认知梳理了年轻通讯员形象与“我”和“新媳妇”对年轻通讯员真挚的情感

2.教师补充作者茹志鹃与那个革命年代的相关背景通过“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这段的朗读与研究结合文本体悟作品传达出的革命年代的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布置

本节课主要围绕主人公年轻通讯员拍摄相关镜头但一部优秀的电影绝对不是只有主人公一个人请各位导演围绕“新媳妇”与“年轻通讯员”拍摄相关镜头充实电影

 

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多次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情境任务的设计因此本节课我也对百合花进行了拍摄微电影的情境任务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做导演拍摄电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事实证明课堂效果不错说明情境任务的创设确实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本次情境任务设计得还不够优秀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

1.情境要真实

本次让学生做导演拍摄微电影的情境任务虽然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但如果是真正让学生做导演就现实情况来说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学生对于如何拍摄以及为什么要创设拍摄微电影这个任务不太了解部分学生就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语文教学中情境任务的创设必须是符合所有学生的真实生活的让学生不敢到陌生的这样才能够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提供任务支架

拍摄电影是专业的任务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因此教师必须要事先给予学生相关的完成本任务的知识即学习支架虽然我在课堂里也进行来镜头相关知识的补充但这个补充不专业且不深入所以只是流于表面学生并没有真正明白应该如何去拍摄镜头因此我觉得可以提前给学生制定相关但学案呈现相关的电影拍摄知识并举出实例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更能深入到任务中

3.情境任务要贯穿课堂始终

本节课的情境任务设计出现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流于表面只在开头和结尾呈现了一下并没有贯穿课堂的始终中间的教学完全就是文本解读与拍摄电影的任务没有关联情境任务是为了调动学生真正的学习主动性而设计的如果只是浮于表面学生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情境是不成功的真正的情境任务应该是一节课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时刻将情境任务贯穿到整节课的学习中这样的情境任务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