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每周一课——孙秦玉《常见的天气系统》
发布时间:2020-12-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地理组  孙秦玉

教材分析

《常见的天气系统》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之前已经在必修一接触过大气的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在此基础上内容进行了升华,天气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本节课也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分析了锋。首先解释了锋的形成,然后重点分析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这几种常见的锋面系统的特点、成因以及对天气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方面分析了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重点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特征以及对天气的影响。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系统

2.运用示意图,分析不同锋面系统的特点

3.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能够运用锋形成变化规律,认识区域的天气变化特点。

2.综合思维: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

4.人地协调观: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冷锋、暖锋锋面系统的特点。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png

师:这是我看同学们自主学习后发现的几个同学们掌握不好的地方,我们这节课就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来着重解决这几个问题。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为什么单一气团控制下 ,天气晴朗?在我们学案上有这么一句话,被冷气团控制下,天气多?而被暖气团控制下多什么天气?

生:回答(出现问题)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然要了解气团的相关知识?什么是气团?

生:学生回答气团概念。

师:总结: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在这里同学们注意哦,这两个词温度,湿度,温度湿度怎么样呢?比较均一,这也就是说同一性质气团,他内部差别大不大?很小,这样的话气团内部即使有水汽,那有没有温度差让水汽凝结?所以单一气团控制下多为晴朗天气。下面我们来看冷暖气团的特征:

学生活动1:完成下表

2.png

教师总结:3.png

注意:冷、暖气团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气温相比较而言的,故不能简单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学生活动2:如果冷暖气团相遇,请判断下列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哪个是正确的?4.png

生:答案选B

学生活动3:观察气团移动情况回答以下问题?5.png

生:(1)冷气团,冷锋

(2)暖气团被迫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3)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

学生活动4:观察气团移动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6.png

生:(1)暖气团,暖锋

(2)暖气团主动爬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3)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连续性阴雨天气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师:总结通过PPT展示冷、暖锋的图像(如下),再根据给出的表格让学生进一步总结两者的差别。


冷锋

暖锋

概念

7.png

  气团主动向  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8.png

  气团主动向  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符号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    ,在锋面    ;暖气团密度    ,在锋面   

雨区位置

(画出简图)



天气特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我国典型天气



 

学生活动5:画一画冷、暖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曲线。

(1)冷锋

气温

气压

 

9.png

 

2)暖锋

气温

气压

10.png

 

 

巩固练习

 

下图是我国某地25日至10日气温、气压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1.png

 

1.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2.该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时间是(    

  A. 56    B. 67     C. 78     D. 89

下图为东北地区4月初某时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12.png

3.此时可能产生连续性降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丙、丁之间的天气系统过境时没有形成有效降水,原因最可能是(  )

A.凝结核少                                B.冷空气中水汽少

C.暖空气中水汽少                    D.人为影响

学生活动6——“5W ”方法学寒潮

材料1:-3℃+雨夹雪!山东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进入入冬以来最冷时刻

今天傍晚,山东省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明天早晨最低气温:鲁西北、鲁中和半岛内陆地区-1~1℃,其他地区3~5℃;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北风,半岛地区4~5级阵风6~7级,鲁西北的东部和鲁中的北部地区4~5级。截至今天傍晚七点左右,山东各地一共发布了53条寒潮、大风预警。(齐鲁网)

材料2:“寒潮侵入我国路线图”,分析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差异。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P45,围绕“5W”方法从以下方面学习寒潮:

What :寒潮是什么?

Where:寒潮多出现在哪里?

When :寒潮什么时间多发?

Why  : 寒潮的形成原因?

How  : 寒潮的危害?寒潮来临怎样防御?

问题设计:13.jpg

1.寒潮的危害有哪些?

 

 

2. 结合“寒潮侵入我国路线图”,分析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差异。

 

 

3.如何防御寒潮带来的危害?

 

进阶思考:

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寒潮还有什么益处?

 

 

思维延展

今年10月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网上有传言说是今年会是冷冬你能否用专业的地理知识来回答呢?

 

 

课后探究:

搜集我国准静止锋的相关资料,参考“应用实践”思路,以“5W ”方法剖析“梅雨”这一天气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复习课,提前给学生做了一份自主学习材料,了解学生对这节知识的薄弱区。问题直击学生的短板,课上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评课:

顾松明:孙老师的地理课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激情。本节课以预设的四个核心问题贯穿课堂教学,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学情,以互动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知。孙老师声音洪亮,思维敏捷,语言表达清晰,信息传递精准有启发性。板书、板图清晰规范,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有安全感。精选习题测评,体现了复习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陆唯梅:

1)利用学生问题引课,让学生较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为教学奠定了基础;

2)能利用多媒体及简单教具化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突破了教学的一些难点;

3)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学思路较清晰,逻辑思维较强,能利用例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师生互动较频繁)教学效果较好。

张元宵:

1)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2)能创设案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能体现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14.pn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