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登泰山记
发布时间:2020-12-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苏芮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口味文中的精彩语言,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和理趣。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艺术效果。

4、积累文化常识,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阅读,提高语言感受能力。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他们乐观旷达的情怀。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景、情、理有机结合的特点

2、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姚鼐其人】

姚鼐(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安庆府(今安徽桐城市)人。抱轩,世称抱先生,著有《惜抱轩诗文集》。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

姚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试,乾隆十八年(1763年)中进,授庶吉三年后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全书馆充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归里后,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嘉庆十年(1815年),逝世于钟山书院,享年八十五岁

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他文宗方,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重义理、刘大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著有《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繁》等。

 

【写作背景

登泰山记》的创作与一个重大决定和特定事件有关:姚鼐辞去京城官职,准备南归

少具壮志的姚鼐科举之途并不十分顺畅,乾隆十八年,六应礼部试方中进士,来之不易,这给今者常参官中乃无”(姚《复张君书》)的家族带来了巨大希望,然而,此后姚却浮沉部曹,久不得升。自乾隆三十六年,姚先是被推荐为记名御史,后又入四库馆,正当升迁有望之际,乾隆三十九年秋天,姚毅然作别官场,借衰病或养亲之名辞去刑部郎中及所任纂修官,然后于岁末应朱孝纯之邀去山东游览,次年初回京即整理行装,举家南归。

官是一个十分慎重、严肃的重大决定。对辞官的原因,姚在《复张君书》中有过说明:“顾遭家不幸,始反一年,弟先殒,今又丧妇。老母七十,诸在抱。”他说母衰子幼乃其辞官归里的原因,实际原因当然十分复杂,结合这一时期姚与他人的赠序及相关资料可知,其辞官确另有隐情

翁方纲《送姚姬传郎中归桐城序》有所透露:“窃见姬传之归,不难在读书,而难在取友;不难在善述,而难在往复;不难在江海英异之士门请益,而难在得失毫厘,中所欲言。”姚鼐面对程晋芳、翁方纲等人的挽留而感慨道:“夫士处世难矣!群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群所进而独退,其退亦罪也。”(《赠程鱼门序》)关于姚辞官的复杂原因,学术界已有深入讨论,目前主流的说法是坚守宋学立场的姚与以戴为核心的汉学派不

本为辞章之士,久处京师为学风所染,转习考据之学,且非其所长,而当汉学以考据为功,进而诋毁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学,姚则坚守程、朱之学,扬宋抑汉,进而对考据之学有所反思。从姚鼐《赠程鱼门序》所发感慨,颇能见出姚身处汉学阵营时之进退两难。姚莹后来对姚在四库馆的处境所言更明:“纂修者竟尚新奇,厌薄宋元以来儒者,以为空疏,掊击笑之不余力。先生往复论,公虽无以难,而能助也。将归,大兴翁溪学士为叙送之,亦知先生不再出矣。”(《从祖惜抱先生行状》,《东溟文集》卷六)可见,姚与四库馆臣论学不合,与戴震等汉学家的严重分歧及其在论争中的身陷孤立,是其告退的关键因素”。

在汉学如日中天的时候,已进入四库馆、身预学术主流的姚,却主动放弃追求多年却刚开始的体面位,做出辞官决定,可想而知肯定异常艰难。

到泰安,已属挂冠而去,最艰难的决定已做出,不过,心头的风云激荡肯定尚未结束,而且,对于未来之何去何从,似乎姚鼐还无法选择姚鼐辞官之后并没有立即南返,在京城从秋天一直待到岁末年初的寒冬,估计他心头有着犹豫甚至仿徨。相比而言,姚来到泰安盘桓数日,畅游山及边,与朱孝纯深入交流之后,回京即很快果断一走了之此行,可能是受朱孝纯之邀而来,与朱纯的交流坚定了姚退的志向,并可能仔细规划了未来之去向由此可见,此行对姚鼐的特殊重要性。

 

二、自学任务

任务一

今年寒假研学,你和好友报名了山东泰山线,打算重走姚当年走过的路线,感受泰山日出的壮美。作为小组长,请你结合《登泰山记》,绘制泰山地形图,标明你们的游览路线。

     展示学生的路线图,请同学们根据文本分析路线图当中的问题,并朗读文本相关内容,确定姚鼐写文章“考据详实”的特点。

 

任务二

登山过程中,你发现同队小王始终悒悒不乐,在日观峰等待日出时询问得知,小王因理科成绩排名较后,父母决定让他高二选择文科。小王非常失落,一来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理科,这意味着高二要和好友分离二来他觉得选择文科只是退而求其次,是一种逃避。对此你怎么看,请以《登泰山记》为依据,以此次登山为契机,对他进行开导和劝慰

展示学生的作业,找出其中的问题,再带着学生重新审题,确定答题思路,然后小组讨论,如何开到小王。

确定答题思路:先找原文语句,然后体会语句中的深刻含义,再来开到小王。

从而我们发现,姚鼐的文章虽然没有一句话在直接说道理,但是其中含有的道理非常多,“义理精深”,这也是姚鼐文学主张非常重要的一点。

 

任务三

研学归来,同学们要结合各自的研学经历写一篇游记,请你结合《登泰山记》,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游记写作技巧方面的技术指导。

学生自己总结:移步换景,详略得当等。

从而我们发现简单的一篇《登泰山记》给我们很多写作技巧上的指导,“辞章雅洁”,姚鼐文章的第三大特点。

 

三、作业: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赤壁和泰山这类景物,在中国诗文中出现频率很高,请阅读推荐的有关赤壁和泰山的诗文,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写赤壁诗文:李白《赤壁歌送别》、杜牧《赤壁》、苏轼《后赤壁赋》、苏辙《赤壁怀古》、袁枚《赤壁》

写泰山的诗文:谢灵运《泰山吟》、杜甫《望岳》、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张养浩《登泰山》、梅尧臣《登泰山日观峰》

 

 

教学反思:上这堂之前,先带着孩子们对文本的字词进行了梳理,应该基本解决理解文本的问题,所以这堂课重在让学生去理解文本的深层主题,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对文本的掌控能力还是不够,可能还是读得太少,对文本不熟悉。其次,很多学生对文字的思考程度不够,还是停留于表面,这些都需要通过以后的教学慢慢去改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