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教学设计
常州三中 刘鹏
教学 课题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
教材 分析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论中的重要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前面“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同时又为后面历史观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的复习,做了必要且重要的知识铺垫和储备,总体而言,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
学情 分析 | 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多,总体难度中等,学生在高二年级也系统复习过,但是对于其中“世界为什么统一于物质”“物质为什么决定意识”的原因解读,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意识活动的三个特点,尤其是主动创造性”,理解还不尽到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解与识记仍然存在问题。 从学生平时的答题情况看,对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知识点的把握,我校学生客观题得分要高于主观题。 | |||
教 学 目 标 |
1.理解并能熟练运用以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2.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 |||
教学 重点 | 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的运用 | |||
教学 难点 | 意识活动三个特点的区分 意识的本质 | |||
教学 方法 |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情境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法” | |||
教学流程: | ||||
教学 环节 | 创设情境(教师) | 问题探究 (学生) | 设计意图(理论) | |
导
入 | 播放2020年我校模拟政协宣传片的视频: | 我校模拟政协提案获得再创佳绩的原因有哪些?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学生熟知的校模拟政协提案切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又自然导入到本课的学习。 | |
新
授 | 第一部分:知识回顾:
| 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自主攻克疑点和难点。 | 该设计意图: 1. 自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间自主合作攻克难点。 | |
第二部分:即时反馈: (一)5道判断题: (二)3道高考真题(略) | 判断题:做出判断,再订正; 单项选择:个别回答。
| 此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疑难问题进行攻克。
| ||
第三部分:知识运用: (一)个人: (二)企业:
| 个人: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角度,对“新品种能成功培育,全靠侯峰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的观点进行评析。 企业:1.上述材料体现了意识活动哪些特点?2.2.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吉利集团案例对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 设置该环节意图: 1. 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主观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积极参与生活的习惯。 | ||
(三)国家:
| 国家:1.你会为“十四五”规划提出哪些建议?2.你所提建议背后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 本处设计意图: 3.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4.从个人—企业—国家,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处处需要哲学智慧。 | ||
课堂
小结 | 学生总结: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想问题、办事情要取得成功,需要哲学智慧,需要从实际出发,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唯有如此才能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把国家发展建设好。 | 学生总结
| 此设计意在:体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 |
作业
布置 | 将对“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 |
完成对“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 本处设计意图: 1.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2.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 |
板 书 设 计 |
| |||
教 后 反 思 | 本节课按照课前预设圆满地完成,反思本节课,让我对我校高三一轮复习课该如何上,有三点感悟: 1.高三一轮复习,务必要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点学懂弄会,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去解决,本节课第一环节,通过“兵教兵”的方式展开,比教师包揽教授效果要好许多; 2.新该考下,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解答主观题的能力,需要教师用心地引导,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学生的能力; 3.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在真实的情景中,去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对于高三一轮复习,很值得借鉴。 |
评课教师代表发言:
金坛一中教师代表:
优点:符合新高考的要求,侧重主观题的训练,而且教师原创主观题,值得借鉴;
不足:课堂过于强调主观题解题能力的提高,但基础知识的夯实仍需进一步细化。
武进高级中学教师代表:
优点:在高三课堂上,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夯实与提高,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提高;
不足:主观题的答案应该呈现出来,给学生做好示范。
省溧阳中学教师代表:
优点:从微观入手引入新课,贴近学生实际,按照“个人—企业—国家”的顺序依次展开教学,从小到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不足: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环节仍需要深挖和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