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物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物理组主题式每周一课(王鑫)
发布时间:2020-11-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物理组


基于“P-G-R”范式的高三复习教学的感悟

一、传统复习教学的问题

简单再现、主体缺失、思维缺失、品质较低

在学习方式方面,传统的复习教学通常是知识梳理加习题讲评,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单向灌输,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被动接受和重复训练,表现为知识由老师讲,思路等老师引,方法仿老师做的主体思维缺失状态。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往往依赖教辅资料,概念复习追求细而全、面面俱到,课堂习题缺乏选择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做不完、缺思考,教师讲不完也讲不透。

在素养发展方面,由于缺少思维建构过程、缺少归纳整合,表现为零散性、记忆性的浅层学习状态,因而对知识的理解难以深化与迁移应用,在应对新情境问题、变式思维问题时,常常无从下手、生搬硬套。

二、体现深度学习的“P-G-R”范式

P: 主要包含学生的自主训练、独立思考等内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在前,实践尝试在前、展示在前,特显了对学习的主体优先要求。

G: 表现为在实践的任务中内置的引导性问题,和对实践的反馈活动生成性问题的引导,特显了在主体实践基础上的基于主体思维的共同解决。

R:是指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师生总结提炼和变式拓展的过程,通过评价、质疑、推进意义和方法内化,特显了学习的深刻性和发展性等高阶思维的追求。

三、“P-G-R”范式的价值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性学习。“P-G-R”范式不仅要求学生实践在前,而且教师讲评前,都预留小组交流的时间。93%的同学认为自己先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比老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

 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解性学习。“P-G-R”范式通过重构复习过程、重组复习内容使学习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推进。通过渐进式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实现独立实践的可能;通过结构性问题的设计,引发思维、建构模型;通过变式性问题的设置,实现知识迁移、 能力提升。                                                                    

 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学习。“P-G-R”范式把教师的引导建立在学生尝试实践基础上,师生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为总结提炼提供了基础,共同提炼的方法和策略最终内化为物理的能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