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画出风向
2. 能运用地砖偏向力
教学难点:
近地面风向的影响因素、高空的风向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图示法、分析法、作图法
教学流程:
流程 | 教学过程 | 教学意图 |
导入 | 我们在天气预报中经常听到,某地的风力达到几级,那这个风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我们有了等压线图,你能正确的预报出某地的风力情况吗? | 引起学生的兴趣 |
承转:要了解其情况,我们必须从这三方面学习(地转偏向力、风、实例)。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地转偏向力。 | ||
地转偏向力解析 |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的自转,物体要保持其运动惯性,最终使其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接下来我们通过这幅图一起来认识它们的偏转方向。 由于地球自转,北半球的物体发生偏转,向右偏,赤道上不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我们再来看看其运动方向、地转偏向力和风向之间的关系,从而我们可以得出: 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不改变力的大小,只改变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不偏转 纬度越高偏转的角度越大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于地球自转,它只会对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也就是只会对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我们可以用左右手来演示。(特别注意,让学生跟着一起动,并且强度掌心朝外) 实际应用: 地转偏向力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尤其是做水平运动的大气和流水的影响最明显。 以台风和河流为例让学生参与用手演示。 | 先用球体演示
给出定义 总结特点
强调应用
说明地转偏向力的实际影响 |
承转:大气的运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一起来区别一下等压面、等压线。 (利用三维立体图展示,垂直方向上的等压面和同一水平面上的等压线) 解析: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 画图:水平气压梯度力 总结特点: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总结: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请问图中A、B两点风力较大的是哪个?理由。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越大) 总结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的大小,又影响风的方向。 | 承转过度到大气
利用图说明相关问题
| |
承转:那么在这幅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其中1234中地转偏向力会影响那几个? (1、4) 为什么? (水平方向的运动) 解析高空的风向 总结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大小) 解析近地面的风向 总结摩擦力的作用(既改变风的方向又改变风的大小) 应用:如果改图是北半球,请你画出4的实际风向。 找同学上黑板画出并讲述风向如何判断 承转:我们刚刚都描述了北半球,那么南半球的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是怎样的? 找同学到黑板画出南半球特定等压线的风向。 |
实际应用,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 | |
总结 | 接下来我们自己来做一次天气预报员,请你判断甲乙两处的风向,并比较风力的大小。 | 实际应用 |
反思:
本节课总体很流畅,一气呵成。为了讲述水平气压梯度力做了一路的铺垫,从地转偏向力到等高线等压面的比较。并且铺垫的材料和情境有可以多次的利用加工,再利用。每一个设问都有铺垫,让学生学起来相对轻松,课堂中重难点突出,同时又有学生的练习巩固,当堂掌握的不错。
评课:
赵裕军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式新颖。教学条理清晰,善用教学资源。实验视频、软件、基于真实情境的案例等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孙秦玉老师: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动手绘图、平板作答、上黑板绘图、指图机会较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代梦云老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学生课前自学、课中互学、课后助学这一教学实践流程有效落实。地理原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基于真实情境的设计在一堂课中一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