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高二如何学地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江苏高考
2. 如何在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
3. 学会迁移地理知识解析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案例法、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重难点:用一个案例串联高二地理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流程 |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 |
导入新课 | 师:这是暑假期间,我拍摄到的一个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视频) 提问1:请描述一下,你在这个视频里看到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2:面对这种现象,有何疑虑? 追问3:要想解决这种疑虑,我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 观看视频,视频只有12秒,所以可以重复播放3次。 对问题1提炼一下——太阳雨现象。 问题3,思考不出时,可以让前后小组讨论,给出答案。 |
情境材料应用 | 材料一:受台风黑格尔外围影响, 8月5日上午10点,常州市红梅街道出现了短时暴雨天气,路人拍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短时的暴雨,虽然对常州人的影响不大,但对于酷暑的高温,起到了一定的降温作用。 提示:根据材料中给出的时间、地点、事件,我们可以发现,这次的太阳雨事件有可能与哪个有关? (台风) 承转:这次的台风对我们常州到底有何影响,我特地查阅了一下网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次的台风。 展示材料二:台风黑格尔路径 提示:要理清台风的相关知识,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相关知识。 提问:我们来理清一下,需要弄清台风的哪些知识,我们来搭个框架。 (学生一起回顾) 根据这个框架回看课本,理清知识。 (看书5分钟) 学生对照台风图,讲述相关知识。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完成相关练习。
|
根据知识框架,把知识点搭建起来。
看书思考
填写相关知识点
完成相关题目 |
分析原因 | 承转:我们能发现,生活中存在很多地理,江苏省的高考很多试题也是来自于生活,所以大家要能利用地理知识解析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地理眼睛。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2020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图表,我们能够发现,无论是单选题、双选题,还是综合题,江苏省的题目都是以情境知识为主线,以区域为背景。由此可见,生活中的情境是有多重要。当然这些核心知识还是来自于地理课本。 2017年的新课标要求高一学生掌握(where、what),而高二的学生,我们是需要参加高考,则需要达到(where、what、why、will be)。新课标需要我们达到四个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其中对于高一学生需要达到水平1、2层次,对于高二选修则必须达到水平1、2、3、4层次。 所以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今后在学习中需要结合情境的问题引入,用典型案例说明“理”,练习实际解决问题。 通过刚刚的台风对我们常州地区的一次降水影响,我们必须在学习地理中,察现象——析原理;用地图——看地图、忆地图、学会用地图表达;析材料。 | 让学生了解高考试题的来源
了解试题的难易要求 |
实践 | 最后,我们来呈现,各位同学在暑假期间收集与地理有关的新闻,利用它整理好,并且完成一道地理简答题的命制,设置与地理相关的问答,必须要有地图,要有赋分,以及答案! 下面有请小组先讨论推荐一组试题,完善后上台展示! | 小组活动
一小组展示 其他小组回答
小组间点评 |
总结 | 利用好大家的兴趣,关注我们的新闻,关注好我们的生活,运用你的地理知识,学会分析它。 |
反思:
这一节课,以常州地区一次偶发的降水,促进学生的思考,带动学生分析,具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有利于学生上课的投入,知识点也顺理成章的贯穿其中。学生的作品展示的较少,要是有时间放在学生作品中动态生成,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参与度也会更大。
评课:
吕秀玉老师:何老师从生活中的地理出发,用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通过探究太阳雨的成因,逐渐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李丽萍老师:何老师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李万龙校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节奏、信息技术等多角度进行点评,并在如何进一步挑选教育内容、问题的设问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实现知识结构化、应用情境化、思维过程化、表述全面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