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语文教研组进行了新学年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分为两部分,首先进行独立文本解读并撰写一份教学设计,其次进行十分钟说课。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需要教师脱离教参进行素读文本,读出心得、读出深度、读出新意是文本解读的主要体现。本次比赛选择了现代作家师陀的《狩猎》,这是一篇反应三十年代知识分子们面对外面世界不断追寻却又屡遭困难但依旧在不断追寻这样一个主题的小说。文本较长,主题理解有一定难度。比赛要求老师们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文本解读与提供一份教学设计。13位青年教师齐聚一室,有的老师进行圈画词句,有的老师快速进行分层梳理。大家争分夺秒,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轻松。180分钟化为一种心灵的对话与智慧的默然交锋。
面对老师们提交上来的教学设计,评委们颇有感触。每位青年教师都能读出该作品的情节是“出走-还乡—再出走”,也能够抓住小说中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在主题把握以及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上还是有明显的区分度的。钟雨辰老师能够准确读出此小说主要是通过主人公孟安卿的人生轨迹,揭示了知识分子们的精神困境,表达作者对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关怀。这是非常到位的理解。孔瑜老师能够从哲学的高度解构这篇小说,认为此篇作品是用散文化的叙述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一个狩猎与被狩猎的故事。陈丹老师认为此作品是体现去乡者的精神跋涉,解读出孟安卿是一个为求精神突围而离乡狩猎的去乡者。叶荣荣老师运用孙绍振的错位理论来解读作品,认为该作品是现实与理想的错位。可以说这些解读都是比较深刻的,对文本进行了多重解构。
在教学设计评比过程中,评委们认为在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学设计需要有整体性,要有主问题能够串起作品的人物形象、环境、情节,在这一点上周强伟老师做得非常好。其次,教学设计要能思考如何创设情境,通过任务的设定来调动所有学生进行走进文本,分析理解文本的人物、语言。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这篇作品进行教学,必须作为定篇来进行教学,因为这是一篇有着师陀个人特点的经典作品,我们需要围绕作品了解权威们的观点,多角度体会、感受、分析作品所有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这样的作品不适合做过多的联系现代生活去延伸。张妍老师、余经瑜老师、周琪老师、朱苏芮老师都能紧扣文本来进行教学设计,关注文本的细节。
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十分钟说课。该环节主要看教师的个人体态、普通话、表达的清晰度、气场等等。周强伟老师音色、音质都非常出色,富有磁性的普通话,思路清晰的表达,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喻晓玲老师设计的问题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现场表现显风范,气场强大。孙乘风老师落落大方,给人一种亲切感。成琪老师大方、稳重,说课不疾不徐,大家认为她驾驭课堂能力较强。
比赛结束后,评委们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大家认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各自的薄弱之处。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语文组的青年教师都能够再接再厉,有更好地发展。(文:顾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