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用戏剧语言展现人物形象专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乘风

《用戏剧语言展现人物形象》专题教案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本,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

2、结合戏剧,了解戏剧写作的一般规律,尝试课本剧的创作;

3、制定戏剧语言表现人物形象评价层级表,对自己的文本进行修改。

 

教学设计:

一、任务回顾

情境:

第一幕

第一场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管仲幽囚受辱,鲍叔牙来见。

………………

翌日,管仲任政相齐。

任务:根据情境,结合全文,大胆设想在囚室管鲍之间发生了什么?请你设计一场独幕剧。

二、戏剧语言表现人物形象评价层级表

层级

“戏剧语言表现人物形象”评价参照标准

C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缺少人物塑造意识,只能作简单的性格词汇概述,不会人物语言描写,或者只会就单一的性格词汇进行反复赘述;②部分人物语言对塑造人物整体形象、主题无意义甚至起消极作用;③人物的语言间缺少内在的一致性,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现象。④使用网络语言、游戏语言,恶意搞笑。

B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能运用一种或多种台词形式,写出人物特定的性格特征,但是;②不同角度写出的人物性格或心理的不同方面一致性较差,与其身份、特定情况下的心态吻合度较差,人物之间相关性不足,没有人物间的互动意识。③舞台说明对变现人物形象意义不大。

A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能够运用一种或多种台词形式,塑造符合历史事实、符合生活逻辑、符合特定情境的人物形象;②能够塑造圆形人物(管仲)的性格多面、矛盾,或人物心理的多层次、多角度;③能够运用一种或多种舞台说明,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

A+

切合主题表达的需要,塑造人物形象 ,具有以下情况之一:①能够恰当运用独白、对白、旁白等多种台词形式,塑造符合人物个性化身份、心境的鲜活的人物形象;②写出人物心境的复杂、矛盾,有冲突与波澜的心理变化过程(纵深感),能够体现人物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③能恰当借助简洁的舞台说明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

说明:在不同层级之间难以取舍时,可以根据“整体倾向”判断;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现有层级划分下再添加“+”、“-”。

三、例文修改

例文1.

第一幕

第一场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管仲幽囚受辱,鲍叔牙来见。

管仲: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你。怎么,看我被虏囚禁,赶着来看我的笑话吗? 

鲍叔牙:管仲,你本才华横溢,有旷世之才,奈何却跟错了主子,才落得这般下场,若你选对了人,绝不会到如今这般田地。
管仲:事已成定局,不用你在这儿假惺惺。
鲍叔牙:若我说有机会可以弥补呢?

管仲:你就继续骗我。
鲍叔牙:只要你愿意。
管仲:还是算了吧,你我本不同路,多说无益,再说,你家公子现在一定恨透了我。

鲍叔牙:何出此言?
管仲:公子纠与小白争夺君位之时,我曾率领鲁国军队阻拦你和公子小白,而且我还企图用箭射死他,害得他险些因此丧命。现如今,风水轮流转,他已当上了齐国的国君,而我却沦为了阶下因。本想辅佐公子纠登位,争霸诸候,展宏图之志。唉,可惜啊,可惜!

鲍叔牙:国君是一位知人善任的好君主。你学富五书,雄才大略。如果你能做国君的臣子,他定会很高兴的。

管仲:此话当真?
鲍叔牙:叔牙所言,句句属实,若你有归顺之意,我可以向国君举荐你,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施展才华,实现你的志向。
管仲:我如果真能得到君主的重用,定为了齐国尽心尽力,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若我官拜相国,定推行改革之术。齐国靠近海滨,便利用这个天然优势,与邻国通商贸易;齐国人口众多,要想得到百姓的拥护,便必须与人民同利害。待到齐国国富兵强,就借着“尊王攘夷”的名号,号令诸侯!
鲍叔牙:管仲你果真是卓尔不群,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做为你的朋友,我果然没有看走眼!相信有了你的辅佐,齐国强盛,指日可待!
                          翌日,管仲任政齐相。

 

【附录】:

一、王霸之辩

    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

   从孟子开始,就把政治分为两种:“一种名为“王”,一种名为“霸”。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用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这些都是霸,至于以德服人的,则还没有。宋明以来,道学和反道学的“王霸之辩”,其根本分歧就在于此。

   圣人之所以为圣,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

——冯友兰《横渠四句》

二、《论语》与《管子》治国理念的差异

《论语》与《管子》在治国方面都提出了以德治国、以德修身等共通思想,不过两本著作在治国理念方面也存在差异,《论语》将以德治国放在思想 体系的首要位置 ,认为通过加强个人修养及个人自律来维护社会稳定 。《管子》则提倡“德法并治”的治国理念,除了强调用道德教化民众 ,还要用法律来实现令行禁止维护社会的秩序,依靠法令推动社会治理,并通过发展经济来稳定社会。

《论语》更加提倡德治理念,希望通过唤醒人性道德,推进社会秩序的自行稳定。《管子》则提倡德法共治,通过培育百姓道德,严格执行社会法制,来规范社会秩序。《管子》对于国家治理,提出更为全面的要求,认为要培育百姓德性、发展经济、执行法令。

——杜芳芳《论语》与《管子》治国理念的差异

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设计了以上的一节课戏剧创作修改课。我设计的理念是,依托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完整的上完这节课需要三个课时,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帮助学生梳理字词;第二课时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然后给予学生情境,让学生进行戏剧文本的创作;第三课时,给学生“戏剧语言展现人物形象”评价参照标准,依据标准进行修改。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第一次上时,将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放在了一个课时中,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学生在课堂上反应慢从而抓不住重点,最多只能达到指出戏剧文本的问题,而无法落实修改。这节课在上完之后,我自己的感觉就是比较慌乱和仓促,所以在顾老师和师父的指导下,以及结合我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进行了修改。修改方案是将原本本节课的内容拆成两节课去进行,而且在评价量表的制定和分析上,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和理解,同时,我还给学生不同的例文进行具体的感知,从而发现学生是有有收获和启发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