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
——学习贯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重要文章精神
常州市第三中学 政治教研组
2020年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0年10月20日下午,我校政治教研组全体成员在德润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学习贯彻文章精神的专题座谈会。校党委周敏书记全程参加本次活动。
环节一:周敏书记活动宣讲
校党委周敏书记从深入学习文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如何抓好贯彻落实两个方面对政治教研组进行了指导。
(一)深入学习文章精神的重要意义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二)学懂弄通做实,抓好贯彻落实
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学。深入研究、宣传阐释学。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做到“八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
环节二:政治教研组主题研讨
(一)教研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六要八统一”,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讨交流。
温惠红:思政课如何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地?这需要思政教师的智慧。如何选择适切的时政素材,如何设计层级式的问题,如何科学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都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今年全国抗击新冠疫情是一个生动的思政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模块来解读,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党的相关政策,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张小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所谓建设性,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出发,立足当代改革实践,积极探索构建行之有效的正确路径和方法。批判性是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当涉及自身利益时该如何面对?笔者结合高污染企业的关停整治新闻和《哲学生活》中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结束后引导学生发现批判质疑话题:换位思考当你是该企业的负责人或者工人时,你会作出怎样的判断和选择?
刘 鹏:当前思政课的教学要紧扣新课标,把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念渗透进教学设计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表达和解释的机会。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素养。
刘 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显性教育,旗帜鲜明地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是铸魂育人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旗帜鲜明,也要有润物无声。我们需要考虑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思维习惯,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同我们已经发生了变化。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我们不仅要有理论性、思想性,同时也要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我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群体,融入生活实际,融入所处时代。
钱亚琴:讲好新时代思政课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传播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讲好新时代思政课要科学认识学生主体性。学生主体性体现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学生主体性由思政课的培养目标决定,学生主体性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 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陈兴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并非简单的统一,而是辩证的统一。只有做到了以价值为导向,以知识为支撑,才能做到“真信”与“真学”的统一。这需要我们在思政课程中,用丰厚的知识成果滋养先进的价值观念,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处理好知识教育之“显”同价值引导之“隐”的关系。
朱丽娟: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灌输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通过系统性的知识传授,使受学生能够接受继承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而启发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价值引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实践若没有系统性的灌输,启发就没有基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走向放任主义和相对主义;如果没有“触动心灵”的启发,灌输则会变得呆板僵化、枯燥无味,必将陷入形式主义。
(二)教研组探讨本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策略
⒈加强理论学习。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作为思政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教育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政治要强,立场坚定,才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⒉立足思政课堂。思政课堂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政教师,要立足课堂,坚持“八个统一”,在当前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背景下,用充满亲和力、创造力的课堂传授思政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进行课程拓展。思政课不能只停留在学校的课堂,更要走进社会的大课堂。面对家事国事天下事,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模拟政协社团、见山辩论社、法治教育项目等,拓展思政课程,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⒋若干具体建议。(1)建议继续扩大思政教师队伍,引进人才,解决当前思政课教师紧缺的问题;(2)利用班会、大课间、午间等时间,播放时政新闻,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和理解;(3)引进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为思政教师提供更权威、更全面的理论学习途径。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三中政治教研组将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立足思政课堂,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