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7-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与往年有了许多不同。虽然环境复杂多变,但在校长室和各处室的领导下,根据校地理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调整教学工作

(一) 疫情期间网上的教学总结

1、选择合适平台,保障课堂教学

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资源与教学软件,教师们一一尝试,根据各个平台的优势,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多平台交替使用,总结出最适合自身的教学形式。

李丽萍、代梦云和孙秦玉等创新班教师,则利用平板录制微课、推送视频与作业、在线答疑实时反馈,充分发挥我校睿易云平台的优势,尤其是针对综合题的提交与批改方面优势更突出。

胡方晓、何飞与陆唯梅老师每天坚持在腾讯课堂直播授课。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来看,基本表现良好,其中习题互动、弹幕表现最为活跃,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取向较为明显。

刘婷婷老师使用camtasia软件提前录制微课视频,课上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并QQ群在线答疑。微课视频一方面方便学生课后进行查漏补缺、温故知识;另一方面便于职初教师回顾自己课堂、不断成长。

作为常年从事高三教学的吕秀玉、赵裕军老师,在这个特殊的庚子年,开启了一段特别的“高三教学”。利用QQ群功能上课、答疑,每周网上测试,及时批改试卷。从一支粉笔、一方讲台到一本书、一台电脑,两位老师不断地“get”新技能,快速玩转线上教学新模式,“战斗”在高三地理教学第一线,为每一位高三学子保驾护航。

不论哪种教学形式,我们都会结合学生需求,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在线教学中的问题,保障在线教学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2、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授课内容

在网课的上课内容上,各备课组经常利用腾讯会议进行集备商讨。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人文地理内容,精选网上教学资源,自制PPT或录制小视频,除了上课时间外,保证学生课后可以利用课件或视频进行笔记整理与复习,尽可能减少教学方式的改变对教学质量的冲击和影响。

3、借力科技力量,开展学生活动

因为高二年级任课教师所带班级较多,为提升课堂反馈效率,胡方晓、刘婷婷老师针对问卷星软件进行的大胆的尝试,不仅为地理组,也为很多学科的限时训练提供了方向。

为了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我校高二年级每年都会举行“图识天下”地理识图大赛。作为一个传统比赛项目,今年却面临着新冠疫情的难题。但高二地理教师充分利用问卷星平台的限时限量、科学统计等技术优势,共克时艰。在学发处与地理教研组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2020年2月23日下午,常州市第三中学第七届“图识天下”地理知识竞赛初赛完满完成。

主要成果:何飞、刘婷婷老师则踊跃参加常州市免费导学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备课、反复试讲,熟悉技术操作,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全市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何飞老师被评为市“优秀导学教师”。刘婷婷老师参加常州市首批线上教学优秀案例评选获三等奖。何飞老师和孙秦玉老师分别面向高二、高一学生利用腾讯课堂开设了两节网上研究课。刘婷婷、代梦云、孙秦玉三位青年教师参加校云平台赛课活动,获得三等奖。

 

(二) 返校后的线下教学总结

1、 做好补偿教学,加强针对训练

结合网课教学的实际状况,开学后进行了两周时间的补偿式教学,对网课期间的教学内容以小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加强巩固理解。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变式训练,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

2、调整教学进度,重整教学内容

结合学期上课时间的变化,各备课组依据教学进度,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上的重组,以保证在时间短、难点多、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持续开展教研工作

(一)以“每周一课”为抓手,落实主题研修。

研修主题:真实情境下问题的设计与反馈的评价

教研组以主题式“每周一课”为抓手的教学研究活动与主题研修活动相结合,有序进行“四位一体”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并及时上传学科网。本学期共开设每周一课9节。

开课教师

开课时间

开课课题

研究主题

何飞

3月24日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孙秦玉

3月31日

工业区位的选择

区域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代梦云

4月21日

传统工业区——鲁尔区

区域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赵裕军

5月28日

二模试卷讲评课

大单元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刘婷婷

6月5日

常见的天气系统

大单元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代梦云

6月10日

山地的形成

大单元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孙秦玉

6月10日

山地的形成

大单元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李丽萍

6月28日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大单元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刘婷婷

6月30日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大单元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

 

(二)有序进行课题的结题、申报、评估工作。

1、一个课题的结题:李丽萍老师主持的、教研组全员参与的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手机App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应用的研究》,顺利通过现场结题。

2、一个课题的申报:省级课题《指向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的子课题《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研究》的申报。作为教研组新的研究课题,由胡方晓老师主持,已完成申报书的填写、开题。

3、一个课题的中期评估:何飞老师主持的课题《地理实践力在研学中的研究》通过中期评估,校级课题立项成功。 

   课题研究带来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进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李丽萍、何飞老师入选常州教育信息技术学习圈讲师团成员,本学期再次面向大市开设“同屏软件的使用”主题讲座;何飞老师开展线上讲座“如何使用腾讯课堂进行直播教学”;胡方晓老师线上视频“如何使用问卷星”。

(三)探索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教材。

在学校的支持下,本学期全组老师手中都有了一套四个版本的新教材。全组进行了分工对新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1、分组分工:(1)自然地理:组长胡方晓,组员陆唯梅、刘婷婷、赵裕军;

        (2)人文地理:组长李丽萍,组员何飞、孙秦玉、代梦云。

每一组结合课程标准,以单元为模块,分工到人,以PPT或Word文档的形式呈现教材分析成果,在后期教研活动时进行依次展示。

2、新教材研究以对比分析为主,主要内容包含:

  (1)相关课标表述上的差异,含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的差异;

  (2)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对比,含主要知识点、图表、案例、活动等的差异;

  (3)新教材不同版本的比较分析。以人教版为主,比较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在概念、规律等层次性、逻辑性上的差异;图表信息的差异;案例分析的差异等。

  (4)建议:针对不同教材的状况,评价人教版新教材在重难点知识、知识结构、问题研究、案例教学等方面的情况,就不同版本的内容的整合、补充、沿用等方面给予一些建议。

3、成果:必修一、必修二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对比、新教材人教版、鲁教版、中图版的对比PPT已经全部完成。必修一前三个单元每一节的课件也已经做好。

 

三、青年教师培养初显成效

20201月,刘婷婷老师、孙秦玉老师在常州市地理年会论文评比获三等奖;

20204月,刘婷婷、孙秦玉、代梦云三位老师参加一模考试,获得全优的好成绩;

20204月,刘婷婷、孙秦玉、代梦云三位老师参与校云平台线上教学案例评比,获三等奖;

20204月,刘婷婷老师参与常州市首批线上教学优秀案例评比获三等奖;

20204月,孙秦玉、李丽萍两位老师合作的论文《地理园在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研究》获江苏省“创新杯”论文评比一等奖;

20206月,何飞、代梦云两位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的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关于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的模拟实验和模型制作研究》获市二等奖。

 

四、工作中的不足

1、学科特色活动几乎全部停滞

除社团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有序开展,在2020年常州市研究性学习评比中获奖外,常规的“图识天下”现场比赛、“地球小博士”科普大赛、地质模型制作活动等都没有正常开展,既与疫情有关,也与开学后时间紧张,尤其是教学任务繁重有关。这种现状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全组教师商量、取舍后进行。

2、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基本功的训练还需有计划开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