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19-2020第二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7-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9-2020第二学期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倪红娟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结合学校第五轮主动发展规划,在校长室指导下,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整体思路和市局、教科院教学活动的要求,基于疫情期间教育教学需求,根据师发处工作计划,历史教研组全体成员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在这一学期中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并取得了部分突破,现总结如下:

一、向常规要质量

1、教研组大集备活动有序开展。

1)积极开展新教材研讨。为了应对新高考方案与新教材教学,我组继续深入学习研究2017年版新课标以及新教材。房源晟老师就新教材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进行说课汇报,李春老师主讲了《统编教材体系下的初高中衔接》。组内教师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不断提出新的看法,全组热烈讨论,汇聚集体的智慧,共同完善教学设计,组内资深教师认为本学期要开始提前设计新教材导学案,突出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侧重点,以便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因容量大、课时紧而出现的问题。

2)继续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历史组围绕学校子课题《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这一主题进行研修活动。在大单元教学的引领下开展教研组研讨、每周一课、各级公开课、论文撰写等活动,并及时总结反思,每月形成一份完整的主题研修报告。

2、“每周一课”开课率达100%。本学期,历史组成员一如既往地踊跃开课,勤于反思,教后记撰写达到师发处要求,房源晟老师发表教后记20篇,其他教师平均两篇以上。

3、每周一次集体备课。

各年级集备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定时间、定主题、定主讲,让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高一年级面临高二选科的任务,因此历史教学要兼顾基础性与趣味性。高二年级选修班的教学要为高三复习做准备,一轮复习有序进行。2020届高三作为08方案的最后一届,达B率与匹配度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高三老师们精心备课的同时也在努力研究全国卷,力争把握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新高考的趋势与方向。

二、向教科研要成效

1、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1)两个课题进入结题阶段:韩光主持的市级课题《利用AMEQP平台,培养学生自我纠错能力研究》结题。李春、倪红娟参与的省信息化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20202月结题。

(2)两个课题通过中期评估。经过一年的研究,历史组课题《培养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与案例研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倪红娟参加的市级课题《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通过教科院专家的中期评估,顺利立项。

2、数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三、指导学生比赛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本学期,历史组教师克服历史学科无竞赛项目的困难,从指导研究性学习上取得突破口,房源晟、张坤玲、蒋波分别指导学生获常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一二等奖。

四、走出去,请进来

1)常州市高三历史第二次研讨会在三中召开

    为了更高效地备战高考,424日,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常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教学第二次研讨会暨新课程培训”在常州市第三中学召开。会议得到三中校长室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由常州市高中历史教研员黄天庆老师主持,各辖市区高中历史专职和兼职教研员以及常州市各高中校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参加了会议。倪红娟老师作了《苏锡常镇一模试卷以及学生学情》讲座。通过本次研讨,与会教师对一模试卷、线上教学、江苏高考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下阶段历史复习的方向,更收获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2)本组教师开设市级公开课与讲座

五、青年教师培养卓有成效

我组以师发处的青年教师成长营为平台,督促房源晟老师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房源晟老师在一模考试中成绩达“优秀”级别。指导学生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获常州市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在校云平台教学案例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市教研活动中踊跃发言,崭露头角。虽然仅工作一年,但他已凭借刻苦的钻研精神和较高的历史学素养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虽然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优秀教研组相比仍有差距。例如,教师发表或者获奖的论文层次不够高,教研组的课题未能成功立项为市级课题。这些都说明教科研工作还不够深入,平时的积累未能及时转化为理论成果。

下学期,我们将面临新高考方案下的第一届高三,高一开始新教材的教学,这些都对历史组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将未雨绸缪,精心规划好这个短暂的暑假,一方面,抓紧研究新教材,提前备课好两周的课,积累新教材的资料。另一方面,整理高三复习资料,以便20212022届高三使用。教科研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其影响也并一时之效,吾辈仍需兢兢业业,孜孜以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