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乙酸》教学设计
常州第三中学 孙仁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及其用途。
2、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提高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通过酯化反应的演示和讨论,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乙酸的社会价值。
2、通过对酯化反应的探究,学会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原理
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问题讨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师讲解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我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1环节 导入
醋是我们生活中厨房的必需品。然后由“天地一号”苹果醋的广告词“研究表明,醋是碱性食品”引入醋酸的酸性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2环节 乙酸的酸性探究
【探究1】 设计简单实验(蓝色石蕊试纸)验证乙酸的酸性。并介绍化学上溶液的酸碱性与食品的酸碱性是不同的概念。
【探究2】 通过醋酸能清洗水垢引入醋酸酸性强弱的讨论,并设计实验(与Na2CO3反应)证明醋酸比碳酸强。
通过探究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第3环节 乙酸的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
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突出乙酸的官能团羧基(—COOH),并分析得出乙酸是一元弱酸。
通过反应方程式及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巩固乙酸的一元弱酸性。
第4环节 乙酸的酯化反应
醋为什么可以解酒?厨师烧菜时加料酒再加食醋能使菜味香可口,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猜想)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酯化反应的全过程,过程中提醒操作注意问题,(为方便观察现象,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几滴酚酞显红色),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接收试管的现象,并给同学们闻一闻气味。
老师讲述:酯化反应定义,饱和Na2CO3、浓硫酸作用等。通过动画演示和同位素示踪法介绍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酸脱羟基醇脱氢。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亲身感知和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5环节 小结与练习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乙酸的两大性质及断键位置。
【课堂练习】 乙酸结构和性质的巩固应用。
五、板书设计
乙酸
一、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 C2H4O2
官能团 (羧基)
二、乙酸的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乙酸的弱酸性:
2、酯化反应:
《乙酸》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普通中学的课堂教学来说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把乙酸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用途融会贯通,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课堂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互动良好,讲练结合使学生学有所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知识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显得有点仓促,酯化反应的实验操作、注意问题和反应历程落实得不够透彻,后面要继续加以深化,因摄像头的关系实验操作视频的显示界面不够大也不够清晰,后
期视频的处理技术也比较粗糙,以后要加以提高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