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化学>>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化学组每周一课(陈丽珠)
认识有机化合物
发布时间:2020-07-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贾鹰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掌握甲烷的分子结构。

3.了解烷烃的概念、通式及结构特点。

4.理解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并会判断和书写简单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5.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烷烃的化学性质、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的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单键双键三键。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结合形成碳链,也可以结合形成碳环

二、甲烷  烷烃

1.甲烷的分子结构

(1)分子结构

 

(2)空间结构

 

 

2.烷烃的结构特点

1)烷烃定义: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________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均用于与_______相结合,达到“饱和”。这样的链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碳原子数不多于10时,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碳原子数在10以上时,以汉字数字代表,如十一烷

练习:写出乙烷(C2H6) 、丙烷(C3H8)的结构式

2)烷烃的结构特点

 

表示方法——结构简式:省略C—H键,把同一C上的H合并;省略横线上CC键。      

 (3)分子通式

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

4)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①概念

 

②实例:正丁烷、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提醒] (1)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因此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如NOC2H6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同一类物质,如CH3—O—CH3CH3CH2OH

(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一定不互为同系物,同样,互为同系物的化合物一定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20珠.png

【教学反思】

 必修2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思维方法之下进行的,上承初中的基本有机知识,下启高二选修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化学中,已介绍了有机物和甲烷的组成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教材把知识的侧重点放在了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烷烃的结构特点上,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安排学生写出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从这些已有知识出发,从甲烷平面结构的学习深化到甲烷立体结构的研究,借助模型教学,通过学生分组动手搭建分子模型来形象而深刻地认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通过烷烃概念的深化,乙烷丙烷模型的研究,掌握烷烃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通过对烷烃结构的认识,为后续烯烃、苯以及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研究作铺垫。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甲烷及烷烃中的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二烷烃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通式,掌握同系物概念,三是从丁烷和戊烷分子模型探究角度巩固同分异构体概念,并掌握5个碳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书写。

本节课通过对甲烷代表物的研究上升到对烷烃一类化合物组成、结构的认识。在教学中联系生活生产,如天然气、沼气、可燃冰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化学情境中了解甲烷和烷烃的相关知识。

作为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第一课,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烷烃学习中,抓住结构这一中心的重要方法,为下节课性质学习、掌握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本课的重点在研究烷烃中碳原子结构,教学特色是运用分子模型,指导学生搭建多种烷烃的分子模型,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动手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渗透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培养。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