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陈小强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与本质的辨证认识
二.教学重点
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
苯的结构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引入】有人说我笨,其实我不笨,脱去竹笠戴草帽,化工生产是英豪。(打一字 )
【读一读】苯的发现史
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人们发现这种桶里总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提取这种液体,从中得到了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师】苯的用途介绍:图片展示
【资料阅读】苯是一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化学品,人短期内吸入大量的苯可发生急性中毒,症状与酒精中毒相似。慢性苯中毒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引发白血病。
新闻线索一:05年垫江一化工厂发生泄露造成一死三伤七人苯中毒
新闻线索二:07年广东省,“猛鞋”胶水致17家鞋厂67名工人苯中毒.
【试一试:】请利用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研究苯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
【板书】
一、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有毒液体
苯的密度比水小
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苯的熔沸点较低,易挥发
【算一算:】请你根据以下信息,确定苯的分子组成。
信息1: 常温下苯是一种液态烃,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H2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2。
信息2: 经过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人的精确测定,发现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学生活动:】计算得苯的分子式为C6H6
【探究:】苯的结构是怎样呢?
请根据以下问题组,探究苯的结构
1、碳原子数为6的烷烃与烯烃分子式分别为 、 。
2、经测定,苯的分子式为C6H6,属于哪类物质(饱和烃、不饱和烃)?
3. 19世纪的科学家就进行了研究。当时的有机化学刚刚发展起来,比较成熟的理论只有“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请根据这两种学说写出1-2种苯可能的结构简式。
4.请利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验证所猜测的苯的结构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实验验证:苯不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C=C或C≡C。即下列假设都是错误的:
CH≡C-CH2-CH2-C≡CH
CH3-C≡C-CH2-C≡CH
CH2=CH-CH=CH-C≡CH
从而否定了苯的链状结构。
【资料阅读】凯库勒一直在想着怎样在教材中写苯的结构这一难题,然而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停笔,偎炉休息。朦胧之中,凯库勒仿佛觉得有一些碳原子在自己的面前跳起舞来,它们排成蛇的形状,一会儿在火焰中翻滚,一会儿卷曲起来,突然,原子“蛇”的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环状,不停地旋转起来。凯库勒猛然惊醒,根据梦中受到的启示,并经过若干次的修正,最后他决定用六角环状结构来描述苯的分子结构。
凯库勒在186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两个假说: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环状闭链,即平面六角闭链各碳原子之间存在单双键交替形式
【板书】二、苯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C6H6 结构式 简写成:
【问题解决】与这两个结构简式表示的有机化合物是同一种物质还是同分异构体?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回答】
【实验事实】1. 破坏苯中六个碳碳键所需能量完全相同
2. 苯中每两个碳原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相同
【结论】科学研究表明:
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独特)的键。
【板书】二、苯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C6H6 结构式 简写成: 或
【方法教育】
发现或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的资料、文献和数据→提出假说(几种可能性)→验证假说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果→发现问题的规律得出结论
研究有机物的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性质、推测结构
分析结构、推测性质、实验验证
【想一想】苯分子中碳与碳之间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独特)的键,那苯的化学性质如何呢?
【学生活动】猜想:苯的化学性质应介于烷烃和烯烃之间: 既有一些烷的性质,也有一些烯的性质
【板书】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燃烧: 实验现象:火焰明亮且伴有浓烟
方程式:
(2)苯的硝化反应:
方程式: 反应类型:
(3)苯与氢气反应:
方程式: 反应类型:
【课堂反馈】
1、下列关于苯分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6个碳原子彼此连 接成为一个平面正六边形的结构。
B、苯环中含有3个C-C单键,3个C=C双键
C、苯环中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苯分子中各个键角都为120o
2: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可以作为证据的是: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②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已烷④经实验测定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一《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已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甲烷、乙烯的性质,以及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重要的有机反应,这节课继续探究苯的结构并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学生由于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再在教师引导下,基本能突破本重难点。
【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于探索苯的结构,在教学中以“探究性教学”来开展学习。
首先,根据苯的化学组成,让学生推断苯的结构,再根据学生的猜想,以加实验探究,根据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事实,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再结合科学史话,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苯的结构,学生心中的疑问顿时烟销云散,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了有机化学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从现象推断性质,从结构分析性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深化对.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但同时又有- -些遗憾,对于苯的实验探究,更多的是一-起思考,动嘴说,同学们动手的机会比较少,如果条件容许,4个同学-组,都能亲手动手实验的话,教学效果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