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教学重点:
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教学难点: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效果。
教学设想:
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说明:通过邓丽君优美抒情的歌声和演员出色的表演这一视听形象,让学生对《虞美人》一词有初步的感受。)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 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三、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一)品味意象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 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二)品味名句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
特色: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愁”句集锦: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只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3)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三)小结
1.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 起伏跌宕的写法(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对比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四、写作训练
1.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试联系作者的身世,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附页:
一、关于李煜:
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 “阙”
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三、前人评价:
1 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
2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四、相关链接: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愁宗:李煜
——《虞美人》教后记
本周语文组的每周一课,我们高一年级组选择的是《虞美人》。《虞美人》是李煜的名篇,篇幅虽小,却内涵丰富。这是李煜亡国后的作品,词风哀婉、缠绵,抒情大胆直露。作为一个君主,李煜是不称职的,但作为一个词人,他无疑是成功的。李煜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词作家,还是一名修养极高的艺术家。李煜的词虽然不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但是因为他敢于真诚、大胆地抒发内心的愁苦和哀痛,在艺术上往往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他的词仍然不失为精品。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而《虞美人》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效果的赏析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基于以上的教学设想,我做了课件,但是在14班试上时,我才发现我忽略一个问题,即我发现进度太慢、课堂太多点的重复讲解,导致第一次课居然没有上完。所以,在第二遍在5班正式上课时,我删减几张课件也加快讲课的速度,流畅的讲完这首词,我也基本完成我在备课时的教学目标。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高一5班所有同学们的配合和努力。
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也是我今后改进的方向。首先,鉴赏诗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和思考,而且在学生作答时,与学生的互动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展示的不够多,我讲的太多。
其次,在学生找出“愁”这个字之后,我抛出学生“李煜是因什么而愁”,结合李煜的经历,学生还是能准确的概括出李煜的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故国之思,这四种愁思。但是,我在设置问题时,其实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变成是我在告诉学生。在课后,欧阳林老师指出我的问题,比如说在讲解“往事”时,应该引导学生说出这种往事是什么?包括哪些?这也是和我平时上课习惯相关,因为我总是习惯将自己知道的直接告诉学生,但是这种想法是本末倒置的,教学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输出。所以,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完善。
再次,我对学生的预设还不够充分,比如在鉴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提问起来的一位学生说,这是词人的自嘲。关于这样的答案,其实我在备课时是没有预设到的,但是好在当时还是顺利的将学生引导到我设计的想法上来。
最后,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中,我没有设计学生小组讨论,也没有做到学生的互相评价,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而不是教师。
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争取让学生成为互动课堂的真正受益者、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