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教学设计
李煜
一、导入新课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 15 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在他 41 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李煜)对,他就是南唐后主主李煜。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的作品《虞美人》。
一、虞美人——词牌名
垓下之战中,西楚霸王项羽唱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回答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霸王别姬,凄婉哀伤、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1、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初名从嘉,字重光,世称李后主。25岁继位,39岁沦为阶下囚,42岁亡。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
2、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3、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为甚。
4、误为人主,俯首称臣。“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5、所以有人评说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也有人说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
6、前期,词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后期,词转向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三、因声求气,吟诵词句
1、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该是哪个字?愁
2、李煜的愁包含了哪些方面呢?
人生之痛
往事之哀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物是人非
3、许许多多的诗人写过愁,李煜的愁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呢?
李煜是怎样写愁的呢?这首词中包含了哪些含情的景物呢?
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我有心中愁,知君解不得”,李煜是怎样写愁的呢?这首词中描写了哪些含情的景物呢?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雕阑、玉砌、朱颜、春水
这些景物是否都是眼前所见之景?有何区别?
虚景:故国,雕阑玉砌
(2)这首词中有哪些关键词在写愁呢?
了、往事、又、月明、应,朱颜、只是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他“性骄侈,好声色”所以在宋朝第一次命令他出降
时他称病拒绝,等到宋朝攻破金陵之后,他被封为“违命侯”,被俘虏到汴京过着牛马般的生活。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耐人寻味之春花秋月
1、春花秋月代表自然界的时序变换,代表宇宙的永恒。诗人只看见人生的无常。
2、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诗人往日的快乐却不复存在。
3、这是借代,代指眼前所见的美好景色。往事知多少”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物质上: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精神上: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②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学生发言后作结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 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直抒亡国之恨。
故国:金陵
③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明确,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月亮在我国古典诗歌中通常用以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春花秋月,本指美好的情感,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引起的是诗人无尽的惆怅;月明,更能让人思怀,但不堪回首的故国,带来的却是悲愁。借“月”这个意象,写出了作者难以言说的伤感。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一样,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月的意象大致分为三类:
1、望月思乡 2、望月怀人 3、望月感怀
“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
应:应该,揣测,辛酸、眷恋
表面上:宫殿没有改变,实际上:江山已经易主。物还是那个物,人已经不是那个人了。
朱颜:
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
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物是旧物,不曾更改,可是人却在那时光的流逝中,容华老去,风华不再。就像那宫中的雕阑玉砌都在那儿一样,可是国家却已不复存在,与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颇有相似之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3、境界阔大,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4、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用春水来比喻愁,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李煜写过愁的形状: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 江水大有不顾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
大概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 以致李煜为此 付出了生命也令虞美人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传千古除了表现纯真深挚的 感情之外还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读着它"令人想象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 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 "站在城墙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
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 " 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这种写法"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令人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李煜写过愁的形状: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
李白写过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李清照写过愁的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贺铸写过愁之绵延: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3)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哪些表达技巧?
以乐景反衬哀情
对比,虚实结合
设问、比喻、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我从来都不清楚历史会抹去多少东西,但是在如今,世人大都忘却了五代十国那政权纷起的峥嵘乱世,忘记了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铁血逐雄,忘记了那杯酒释兵权亦或是烛光斧影间的智谋虑略。甚至人们已然忘记了后主的朝代,后主的身份,乃至于后主的性别。但是,依然有太多的人,在心弦偶然被触动故作风雅之时,吟诵的是李煜的词句。在这一瞬间,豪权夺霸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只有他,他那寥寥几阕小令中调,依然傲立在淘尽风华的历史长河中,犹若一具丰碑,像他一般的,毅然,稳健而儒雅的端立着。此刻,我的心中,涌起了一种感动,夹杂着隐隐的酸涩。
——《若无李重光》
反思:经过三轮的试上,虞美人的教学过程由老师的一句一句讲解,限制学生的思维,调整为让学生去讲,围绕愁是什么和怎样写愁的这一条主线,让学生在品读,赏析当中去感受李煜的愁情是什么,李煜愁情的排他性是什么。美中不如的是,学生的回答多少还是有一些散乱,而且由于时间关系,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了,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的意义,还是没有讲的很清楚,很透彻。结合省中欧阳林老师的点拨,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把老师的主导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比如问题的设置上面,可以是李煜的愁情是怎样生发到喷发的?这样学生就会顺着文辞的脉络去讲,,而不会东一句西一句了。另外就是写作的训练,也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匆促之间并未完成我想要达到的虚实结合写作手法的训练。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更合理的安排时间和教学的内容。把老师和学生的作用融合在一起,学生会的就学生讲,学生不会的就老师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老师也需要更好的去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