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依法治国
政治组 李文伟
一、教材知识点整合
公民与依法治国关系:
(1)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有序政治参与;
(2)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要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
(3)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政府与依法治国关系:
(1)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是由法律授予的。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法无……法定……)
(3)政府要审慎用权,依法决策,建设法治政府。
人大与依法治国关系:
(1)人大行使立法权,做到有法可依;
(2)人大行使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
司法机关与依法治国关系:
(1)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2)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中国共产党与法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法律赋予的。(地位的确立)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领导立法)
(3)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5)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党的主张要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6)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中国共产党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带头守法)
二、专题思想解读
什么是依法治国
1、内涵:依法治国,即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 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制度最大优势;党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带头守法。宪法和法律是党的根本活动准则。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法律制定上,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加强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保障法律贯彻执行。
3、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提高公务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应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5、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对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6、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立法决策,推动立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尊法学法守法。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推动被监督者依法行使权力。
7、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