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一直以外语特色见长。但在2014年前,我们的外语特色还主要集中在对外交流上,只是面向少部分学生,而没有能惠及众多学子。若想使我校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外语特色并真正参与其中,特色发展就必须依靠课程转型,实实在在开发和实施外语课程,改变原来的外语教学方式,上学生感兴趣的、有收获的外语课。
从2011年起,江苏省开始推进高中课程基地项目。2014年3月,当时的学校领导根据学校的特色发展,决定申报省级外语课程基地。我本人当时对此一无所知。但当殷校长找到我,大概说了下这个项目的时候,不知道领导为什么会找我来写这个申报书,也不知道是哪一点挑动了我的神经,心里非常忐忑,但是却充满了冲动和憧憬。我还清楚的记得,要两个星期拿出初稿。当时,整整花了一个多星期在看从网上、从兄弟学校等找来的各种资料,使自己对课程基地有所了解。期间,查阅了各种文件材料,包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改革试验省份的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等,对课程基地建设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一年,我任教两个班级,做一个班级班主任,同时任高一年级组长,工作量大,事情多,但凭着自己对课程基地建设的憧憬和内心的那一份冲动,利用所有能用的时间研究文件,写出初稿。为了画一张课程基地中课程实施的框架结构图,当时利用word画了周日整整一个下午,然后晚上一直写申报书到凌晨4点。写完初稿后,自己没有觉得很累,反而很轻松,没有一丝睡意,或许这就是完成“从无到有”的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完成初稿后,前后几易其稿。学校请了各种课程专家来校进行初步论证。每次论证后,都会按照专家的建议再次修改和完善。清楚的记得,在5月18日之前的那个星期,每天上午学校会请专家专门讨论申报书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下午和上半夜我按照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发给殷校长。下半夜殷校长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第二天上午再与专家讨论,前后总共修改不下10遍。2014年6月11日,在南京参加了江苏省第四批课程基地申报答辩。我校在所有高中学校中第一个参加答辩,最终以第四名的成绩高分通过。
在申报过程中,学校各个部门都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我请各部门提供相关材料时,他们都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我本人在课程基地申报过程中,第一次了解了“课程”的概念,第一次清晰了“课程实施”和“教学”的区别,第一次感受到课程与教学的深沉,第一次有了内心的冲动想去做好这件事,……很多的感受都是在经历之后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
通过课程基地的申报和建设,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外语课程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不管是课程架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我校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也吸引了省内诸多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和学习。学校通过课程基地建设,不仅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助力了学校特色发展,更促进了育人模式的转型,从学科教学转向了课程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