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七月,我由南京师范学院(后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经组织分配到常州市第三中学担任物理教师。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已在学校工作了整整三十五年。三十五年的时光,所经历的人和事,从细末琐事到大悲大喜,从个人家事到国家大事,历历在目……然而,最难忘的是我的那几个“第一次”。
第一次走上讲台
1983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我第一次走上讲台,讲课的课题是《力》。虽然课前备课已经得到了当时物理教研组长张孓民老师的悉心指导,但第一次登上讲台讲课、第一次环顾全班学生、第一次拿起粉笔写板书、第一次组织学生学习……那么多的第一次,仍然让我感到紧张。一节课下来, 衣服都被冷汗浸湿了。很欣慰我的学生没有给我出任何难题,更欣慰的是他们是那么信任我。这种紧张感在我身上持续了近一个学期,尤其在有学校领导或老教师前来听课的时候,会表现得更突出。
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教学经历在我的教学生涯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有时回顾自己当时的状态,都觉得很好笑。回过头来想想,无论任何事只要跨出第一步,并且认真用心去做,都会收获丰硕的成果。
第一次在省基本功大赛中获奖
1995年9月,我经过市区及大市层层考核,有幸代表常州大市参加江苏省中青年物理教师(高中组)基本功大赛。比赛是在镇江大港中学进行的,比赛设有实验操作考核、教学理论考核、说课与上课考核、解题能力考核、计算机操作考核等内容。在参加比赛的两天里,我寝食难安。第一次与江苏省内各个大市选派来的综合素质较高的13位强手(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可以派2位选手)进行现场比赛,对于身为青年教师且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我来说,紧张是难免的。比赛结束后,当得知自己获得本次江苏省中青年物理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省排名第二)的时候,我很高兴。我向很多好朋友报了喜,同时,也接到时任学校校长郭长贵及市教研室主任杨裕前的祝贺电话。我特别感谢当时学校物理实验室的吴一萍老师给予我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悉心指导,以及时任市物理教研员童寿康老师的悉心指导。
第一次论文获奖
1990年,我的第一篇论文《试论课堂提问的作用、原则及技巧》获得了常州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同时还获得江苏省“五四杯”论文评比一等奖。这篇文章,是源于我在1987年参加学校组织的校级评优课(我的上课课题是《压力的变式分析》,当年获校一等奖)一课的课后反思,当时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蒋家义老师、数学教研组长左贞福老师及当时的教导处副主任江汉清老师(他们是校评优课的评委)在对我这堂课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指出我在课堂提问的指向性、及时性、生成性等方面的不足,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此基础上,经过近一年的反复打磨,写成了这篇论文。和现在的老师写论文有所不同的是:当时写论文没有电脑,一稿又一稿全得手写,且可借鉴的教育资源很少,只能靠翻阅原著。写好的论文一开始在参加市年会评比时还要用钢板、铁笔一笔一划地刻写、油印(后来参加五四杯论文评比时才委托吴一萍老师用老式的286电脑打印),看着自己的思考真正变成了文稿并拿到获奖证书时,兴奋的心情无以言表。
第一次开展课题研究
“什么是课题研究?”“怎么做课题研究?”在一片茫然中,1994年,在时任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长邹兴华的邀请下,我就这样懵懂地参与了由邹校长任课题组长的国家级课题《中学物理“双要素教学、双循环上升”的建构与优化研究》。经过近两年的辛苦努力,我深深地感到: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课题研究,就是教师以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需要研究解决的、有价值的真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同伴几个人合作,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研究,取得改善实践成效的研究行为方式。在课题研究中,要把自己在学习、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感悟,通过教研论文、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日志、教学课例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促进教育教学。
这次课题研究,一方面,让我接触并熟悉了常州一市三县的许多物理同行,也为我顺利地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和常州市中学物理教学学科带头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从研究的角度看待教学工作,这是现在很多年轻教师(包括一些年轻的干部)所缺乏的。培养出第一个考进清华大学的学生
2005年高考,我所教的高三1班张春晖同学,以常州市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其中,他物理考了148分(满分是150分)。这是令全校老师都十分高兴的事,也引起了常州市教育界的轰动。毕竟,以他当年高中入学成绩(仅达到当时常州市第一中学的择校分数线)来看,能考进清华大学,也是一个奇迹吧。我是在高二接手他们班的物理教学工作直至高考。两年的教学过程,我对张春晖同学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不是那种特别有天分的孩子,但是他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比较强。譬如,他很重视错题管理,他专门用16K的横格本建立错题本,每页一道错题,由上至下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题;第二部分是错因;第三部分是改正与举一反三;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这部分最重要,其对应的心理学专业术语叫“自省”,即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代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即提醒自己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这些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指导,应该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内容。
谨以此文,感谢学校给予我的经历与成长。在学校90年校庆之际,祝愿学校:积历史之厚蕴,更展宏图,再谱华章!(文:张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