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对于树,我们的浪漫追求与我们的功利性追求,常常将我们和它们的关系置于尴尬的处境。
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能指望的。还是让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中的朋友来了解它们,欣赏他们,并怀着息息相依的感情对待它们,因为这是我们持久相处、我们共同的家园持久存在的基础。
——摘自英国 柯林·塔奇《树的秘密生活》(中文版)编者语。
从教生涯里最使人上心的莫过于回母校任职。1975年从三中高中毕业,转了一大圈,25年后回任三中校长。面对常州城区当时最破旧的一所高中,校园改造成了我的阶段性工作重点。
校园改造规划好后便按时启动。但校园改造不能只见楼房起,不见树木生。绿化种树,不可或缺,因为种树和育人是一桩事。很难想象,校园里的学子,没有树荫的庇佑是怎样的一种难堪和不爽。如同一个村子,人们总是到树下交流聚谈,一旦没有了村口的大树浓荫,人们便无心逗留了。
2004年春,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一行五人,有裴伯俊、时绿宝、花工张阿福以及司机小朱,去景德镇采购一批布置陶瓷博物馆的展品。
车入宁国段便被公路两旁的根雕摊位吸睛。路过多处后,忍不住停车观赏一番,又被摊后苗木场绊住,苗圃里大型半成品树桩盆景应有尽有,千姿百态,品种繁多且价格便宜,非城中能想见,大伙一商量便由采购之意,商议回程再定。
景德镇购买陶博物馆展品,在当地商人小单指引下,按中国陶瓷史编年,买了个够。有低仿的,有高仿的,满足了建一个陶博馆的需求。
返程便成了选购大型树桩盆景之旅。原来景德镇至安徽宁国市一路是江南丘陵地带,沿途树桩根雕摊多,并建有数十处苗圃,专售盆景。丘陵地带,凡少土多石处,树木便形不成高大主干和树冠,又受风雨山洪霜雪雷电摧折,树形怪异,成为树桩盆景和根雕的最好原材。
在选购上,无论是品种还是造型,阿福是专家,既报得出树名,又能以盆景艺术家的内行眼光看这些半成品将来如何修剪、如何造势,又因之,园主敬重而不敢抬高价格,约25棵树桩,花了不到1万元包运到学校。
这批次大树桩盆景,足以形成一个盆景园区。最多的是檵木,有两棵相对的大檵木,红花怒放;另有黄花檵木、白花檵木,最有一白花檵木姿容姣好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直干式,有两米高,记得才花200元。原想自购种自家露台上的,运到学校后不舍得让这颗佳木离开这批次盆景,正所谓独享不如众赏。树桩包含榆树桩两棵,根干老朽粗大,枝叶茂盛繁胜。其它品种几乎概括了江南大多数常规树种,有银杏、雀梅、秋叶梨、槐树,朴树、黑松,有一种树,大伙叫不出名,张师傅说叫胡秃子,现挂牌子列名称,让三中学子受益。
运回学校后就是配盆,这是搞陶艺的伯俊和张师傅合作的结果,依树桩大小、形姿,配相应的紫砂盆,大多数是大尺寸的,需往宜兴紫砂厂订制。待这批树桩装盆、修剪、造型,就如同美人穿时装,形态姿色、气场毕露,直对校园大门蔚为壮丽。有土豪得知后愿以10万金悉数搬走,这当然是不可允诺的,但对大家来说美的增值,倒是对建陶博馆过程中意外收获的褒奖。
周年校庆时,李培校长以校本课程建设之名出了一小册子专门介绍,又印制了一本精美的树桩盆景挂历,赠给前来参加校庆的各级领导和历届校友。
又后来校园第二次改造,在二幢教学楼之间,地下车库之上,联廊之东,专辟空间,形成名副其实的盆景园。
观赏盆景有时序,春花秋叶各有时,因时不同,景姿各异,耐看不迭。观赏盆景更惊叹的是上百年的老干枯木,枝条上长出的片片新叶盘头,一盆便成一片林子。自然的风摧、雷劈、雪压,山洪冲涮,虫蛀畜啃,地形的少土多石,直至从悬崖石缝间枝条伸展开来,可谓巧夺天工。现在,呈贡于师生面前,成为课余美的享宴。
据现任后勤彭校长透露,明年搬迁新校唯一能搬走的植物便是盆景。
那一片森林
校园改造,笔墨最大的是将原用于办公的一座二层小楼拆除,该楼位于原实验室大楼和新建大型教学楼之间。一日文教副市长来校视察,面对校园的改造蓝图,对接待室所在的办公楼左看不顺眼,右看不如意,提议拆除不建。此议甚合我意。有了尚方宝剑,说干就干,两座大楼之间如此开阔地带便理所当然地建个园子。
这个长方形的开阔地有60米乘150米的空间,选择树种时便是金桂为主题,南靠校训诚毅广场墙,北座主教学楼。学生出教室在宽走廊上便面对桂园飘香。我们一行人先后走访了几个桂花园圃,订了几十株大大小小的桂花树,并在园中央订了几棵大桂树,作为主景点题桂花王。整个桂园以全冠桂花树种植,种下便景成荫佑。几年下来,八月赏桂便是三中师生秋季入学后数着日子、翘首期盼的美事。办公时、上课时、散步时闻香沁人心脾,走出教室,满眼绿意,好不快哉。
我们在选桂花时也没忘为校门口的那片园林添种些树木,这个园林有数亩空间。东首精致,以原放生寺旧条石为主建成。建有假山池沼喷泉,三棵高大塔松南向殿后,并勒石纪念,是校友会出资所建。西首有高大的香樟数棵,间以小株樱花树及其他树丛。当时选了两棵高大的枸骨,正对校门,作迎客树。
在后来的建设改造中竟倾心于此,大大扩充了这个前院。首先是造园的冯老板提供信息,有五颗30多公分银杏,只要两万元,原订的两棵枸骨要16000元,于是退订枸骨要了这五棵银杏,且全种在校门口东南角,错落其间。烈士陵园的副主任小虎先生告诉我,因要建造常州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一批30年的香樟要移出,且只需搬迁费用,于是七八棵高大粗壮的香樟便充实了前院西边,形成了一大片香樟林,茂密无比、绿荫蔽日。树下建步道,植低矮灌木,又植常春藤等攀爬牵引,形成了很好的森林系统。
到年底,又有朋友推荐安徽一农户家承包的山林,有三棵40余公分的三角枫待出售,能送货到学校,当即决定催发货。三颗全冠三角枫,由一对40出头的农民夫妇押送至学校,那个漂亮雄伟真难以形容。于是将之种植在前院西面道旁,记得农民夫妇半天辛苦,劳累饥饿,非常疲惫,我将我的饭卡交于他夫妇俩,引导到学校食堂吃了顿饭,这几处买卖的款项大都是近年毕业生留校纪念款付之。
于是这前院的这片森林便巍然成形,五棵银杏掩映下的假山池沼喷泉,更显得幽深而耐看。西南道旁又植樱花数株,形成一个相对低矮的树丛层次,整个前院如天然的森林氧吧,且自成森林生态系统,成为师生最喜欢流连之地。地下常春藤爬满地面,延伸到四周路面,翠绿鲜灵不忍踏之藤枝蔓叶向上攀援垂挂,将树干包裹成绿柱,置身其间,仰望上空,树繁荫而无间隙,倍感凉爽而又心旷神怡。森林能引来无数鸟类,常见的近地三、四种水鸟,秋冬以香樟的浆果为食。更多的是鸟鸣啾啾,如学子读书声声。更不用说秋来银杏叶片片翻飞,惊喜连连,是城市中少有的感觉。
又过数年,学校又一次大改造,桂园不复存在,而这片校园森林则永佑学子。
阿福
种树绕不开张阿福。没有阿福便不可能有盆景园,也成就不了那片森林里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的曼妙诗意。阿福是我校68届初中毕业生,方脸浓眉,中等个头,身材敦厚,为我校引进,莳花弄草也是机缘巧合。那是03年秋,一个寻常的日子,我和小朱司机去同济桥下花木市场无目的的闲逛,其时阿福在一花木摊做生意。和别的摊位不同之处是,出摊的不全是夏溪花木市场批发的大路货,摊上有自己制作的树桩盆景,于是驻足观赏,寻话答说,才知是三中校友,长兴楼饭店下岗,喜欢园艺,能亲手创作盆景。其中平生最得意的一盆,雀梅桩头参加2000年昆明园博会并获得金奖,一时惊为奇人。说花木摊是和朋友合开,愿到三中搞绿化。这对正在实施校园改造,大兴绿化造园的我们来说无疑是拾漏。阿福遂成为三中临时工,专事花木养护培植。
其时,阿福在西太湖一园艺种植基地,种有一批盆景。
学校购得一批半成品盆景后便潜心开创校园盆景园。在他手中这些半成品树桩逐渐生动起来,鲜活起来,无论摆姿、造势、开片,阿福如艺术大师该剪该留,或抑或扬,自然腾挪,毫不费劲,足见功力之厚、眼光之独、匠心独运。
自阿福来校,一整夏的浇水、入冬前的收纳护管,力气不少出,常常是汗布泻淋、乐此不疲。于是办公室、会客室,到处绿意浓浓,甚至不少教师家中的绿植也拿来请教,一时学校西南角花房里外成了教师绿植的疗养院。
为了前院那片森林他也没少动脑筋,大树爬藤,他到近园剪藤培育种植,牵丝攀藤,落叶腐土,营造出森林小气候,数年终成。
阿福平时话不多,但言必诚恳、教必真心。接触多了,慢慢知道老张的些许小秘密。他是明清紫砂古盆的爱好者收藏家,曾从收藏品中出让几十只为女儿创业出资建一纺织小厂。如今手中仍有一定数量精品,我碍于工作忙,又不好开口,始终不能见古盆真容。至于70年代出口日本的阳羡盆,即盆底印阳羡字样的紫砂盆,他倒建议可收藏,有大的增值空间,但也没入手。无他,不在这个圈内,碰不到真货。
平日里,办公乏了,到花房会会阿福,一起抽根烟,聊聊花草虫鱼,老张必泡红茶款待。离开三中后常常念想那个闲暇时光,心一动,便开车去也,阿福一定在花间忙碌。
三中校园美景,有老张15年如一日之功。记得我在上一所学校任职,绿植也做的很有特色,但因一对花工兼勤杂夫妇和总务人事不合。人走,绿消。草坪死了再种,种了又死,没办法,水泥浇地了之。那无数连廊挂落的黄馨已有两米长了,因没有懂花树之人服侍而撤下。少数未死光的我曾抢两棵回家养之,现在也是老树藤了。能懂树木花草生长规律者,必定是懂人生、通人性的人。老张在三中历五任校长而长在,其间因学校改造搬迁过渡,两边照看,不容易,处事通达可见矣。(文:董小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