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以后,天气渐渐冷了。看着窗前的落叶,三中在三里庵过渡的岁月慢慢在我的眼前浮现。
由于三中要改造,学校临时用三里庵一所废弃的小学过渡。开学了,一走进校门,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校门朝南,进门百步有一葡萄架长廊,前后各是一座破旧的教学楼,学生下楼做操时都感觉楼房在晃动;左边是食堂,食堂的空间倒是比较大的;西边是一座学生宿舍楼,虽然经过暑假后勤部门的修缮仍然觉得硬件太差;北边是一座办公楼;中间原是菜地,浇上水泥成了篮球场;走到教学楼后边倒是有个很大的操场,但吓人一跳,整个操场灌满了水。只有教学楼南墙前有一丛粉红的芍药花开的正艳,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在这样的环境中搞好教学成为重中之重。特别是高三年级,学校尤为重视,语数外主科老师发挥团队作战精神,集体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方式。我们政治教学更是难上加难,一周五节课,作业必须在课堂完成。高三政治老师没有被困难吓倒,研究教学,分工负责,形成了课堂上精讲精练、组织学生画框架结构图等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3年是我教学生涯最后一年,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最后一年。退休后时常回忆当年的时光,倍感亲切。班主任工作虽然琐碎而平凡,但责任重大。我认为,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我在工作中,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夹杂歧视或者施舍,这样才能感化学生,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教学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我要说师爱是甘泉,可以浇灌生命之树;师爱是春风,可以吹绿心灵的荒漠;师爱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能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几十年的教学中,我与爱同行,无怨无悔。
其次,以“情”辅助。教育是人的教育,没有对学生付出真情,就不可能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工作中我经常和学生们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声音,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班主任对学生的真情不需要豪言壮语,只要关心他们,伸出热情之手,想学生之想,急学生之急,助他们一臂之力,他们一旦为情所动,必然亲其师,信其道。学校临时搬到三里庵后,由于不在市区,高三学习又很紧张,很多学生住在学校里,我非常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到宿舍去看他们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吃的咋样,要帮些什么忙;成为他们和父母联系的中间人以及提供物资的中转站。更有一件事在我脑海里至今不能忘怀-----有一男生班长叫张陈,“二模”没有考好,在教室后面的小房间痛哭,认为自己高考没有希望了。平时他的成绩在班里中等,在老师心目中二本希望不大,但我并没有放弃他,找他谈心,找他父母一起做工作,终于定下心来拼搏,最后考上了二本。他在大学期间和毕业后还经常来看我,有什么事情总会和我联系,使我倍感欣慰。
第三,班主任工作要细心、耐心。班级几十人,个性各异,必须细心观察,学生有困难、不开心等情况,班主任要做到积极鼓励,热情开导。换句话说,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些同学学习反复性大,原因是习惯不容易改,需要反复做工作才有成效。最典型的是我班有一学生叫符希,是常州人,中国现代戏剧家阿甲的孙女。她作文比较好,数学底子薄弱,对学习绝望了,准备退学。发现这种情况,我和数学老师多次到她家去走访,进行沟通,她终于慢慢转变,最后考上了江苏理工大学。另外,对学生要充满信心。相信他们都是可以塑造的,不管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有信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文:殷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