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体育,是一面旗帜,早在1958年,就获得“全国体育运动红旗校”称号,之后,1985年荣获“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称号,1995年荣获“全国先进体育传统学校”称号,1997年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称号,这些荣誉激励着一代代三中人。
我是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1982年春毕业于扬州师范体育系,加入三中教师行列,是三中领导和体育团队培养了我。在三中辛勤工作的这三十年里,我参与、见证了三中体育的辉煌成就,这种记忆是幸福的,回忆起来特有成就感!
2003年前,我承担着学校女篮训练任务,继承并发扬了三中女篮传统特色。2003年起,我主要负责学校的群众体育工作。学校的群体工作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正值体育新课程改革,贯彻执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三中的篮球特色鲜明,如何继承和发扬三中篮球体育的传统优势并使之群体化,与学生素质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活动氛围,创建富有三中特色的校园篮球文化,打造三中体育品牌成了体育工作的重心。我的想法得到了校领导的同意和全组体育老师的认可,但要把想法变为行动,单靠几名体育老师来实施计划是不行的,要有效的把学生组织起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管理学生。
2003年9月,三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由此成立,以各班级为基础,各年级成立体育俱乐部分部,体育积极分子担任部长。有了组织,还要有活动。大家决定以篮球为突破点,课外活动为平台,设计篮球活动项目,组织各年级俱乐部开展符合年龄特点的小型体育竞赛。为了开发篮球活动项目,自己也动了不少脑筋,结合自己以往篮球教学经验,设计了集趣味性、集体性和竞争性为一体的趣味篮球比赛项目——“你争我抢争上游”,将篮球技术的传、运、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多次实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市各学校推广。
为了在全校范围内实施该方案,我们与教导处、团委一起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发动。自己有时牺牲中午休息时间,指导培训体育俱乐部成员,讲解活动规则和要求,组织实施方案。2003年,我校成功举办了首届“篮球节”(以后每年一届)。在篮球节上,初中学生的项目是男、女趣味绕障碍物团体接力比赛、投篮接力团体比赛等;高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街头三对三”篮球比赛(模仿NBA,给自己球队起名)、一分钟三分球投篮;高中女生罚球团体比赛;每年春季校运会举行“趣味篮球运动会”,并在这些活动期间,配合开展“篮球节”摄影活动、“篮球节”征文活动、“篮球宝贝”健美操活动,“迎奥运”小报活动、“迎奥运”黑板报活动等各类评比活动。多元化的篮球校园文化,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参与,参与率高达80%。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加深了,学生的凝聚力也增强了。每当看到学生在篮球节的课外活动中,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地跑出教室,运动员穿着自己喜欢的球衣,学生裁判员各就各位,认真执法。学生观众站在活动外围加油鼓劲、递水递毛巾,班主任老师上前助威献策,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潜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一种幸福感、成就感油然而生,一切辛苦和烦恼都抛到脑后了。
2004年,在参加常州市中小学课外活动设计方案评比中,我校报送的方案获得优秀奖;2005年,常州三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市教育局、团市委命名为“特色社团”;2006年,市级立项课题《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新型体育课外活动模式的研究》经过三年课题活动,在2009年1月结题时,受到了市教科室课题验收组的高度评价。
回忆过去与学生在一起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味无穷,真的很值得,很开心,很快乐!(文:朱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