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校庆专栏>>校园记忆>>文章内容
从外语特色到国际交流金牌学校
发布时间:2020-05-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赵俊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常州市第三中学为了从市区林立的名校中走出自己的办学之路,时任校领导决定创办外语特色。96年校内调整,开设了第一个初中英语特色班。开办外语特色班期间,学校每年举办“英语节”,中外教师热情指导,英语班学生登台表演,给学校增加了勃勃生机和办学亮点,为未来三中在教育国际交流方面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96年美国人文学会中美教师交流项目落户常州,我踊跃报名,最终在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常州市首位入选赴美交流的高中老师。以后市三中多位老师参加了这个跨世纪的中美教师交流项目。98年三中迎来了第一位美国人文学会交流教师苏珊。99年美国交流教师大卫来到三中,在三中作为交换教师(两任)和外籍教师任教长达近10年之久,大卫老师上课认真、风趣,乐于助人,深受三中师生、甚至常州市民的欢迎。06年他与在常的江西籍潘女士喜结连理。07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小大卫在美国家乡密尔沃基市诞生。在小大卫才3个月大的时候,大卫又携妻带子再次来到常州三中,继续担任外教。大卫老师先后获得江苏省《友谊奖》(2002年)、 “龙城师魂” 2007年常州市十大杰出教师、常州市《荣誉市民》(2009年),每年还应邀参加市政府的国庆招待会。

1997年英国“盖普”项目落户常州三中,三中学生又多了几位英国“小外教”。每学期会有两位英国小伙子或小姑娘来到三中,他们都是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在“Gap year-轮空年”的准大学生,到世界各地志愿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了解世界。小外教中不乏有考上牛津、剑桥的。他们的教学或许不很老道,但是他们年轻活泼,给学校增添了生气,增加了外语氛围,让三中的学生多了外国好朋友。

2003年“AFS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落户常州。我市首批派出了5位中学生出国交流,其中吴苏宁、董焱和施怡莎三位学生来自三中,三中也是首批派出学校之一。从03年到13年十年中,仅AFS项目常州市一共派出了136位学生分赴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交流,其中一半的学生是三中派出的。他们一个个前往欧亚美等陌生的国度,观大千世界,学异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他们中有好几位三中的学子因表现突出,受到接待国总统、总理的接见,成为中国AFS交流史上的佳话。他们的照片多次出现在中国AFS画页和出版物上。

2005年常州开始接待AFS国际学生,常州三中又是本市第一批接待学校。国际交流生在三中学中文,学中国文化,短短一学年的时间让很多外国学生结下难以忘怀的中国情结。德国交流生Lukas(中文名刘登桂)回国后考入海德堡大学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居然考上清华大学,成为物理系研究生,重返中国继续他的学业。另一名匈牙利交流生Batta Dora(中文名卞晨昕)回国后考入Semmelweis大学。这所大学位于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学校始建于1796年,是一所公立大学,以十九世纪该校著名教授Semmelweis博士命名,是匈牙利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医学院,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今年,卞晨昕已经大学毕业留在首都当上全科医生。这几年,她与常州的老师联系都是用中文。

2003年CEAIE-AFS项目一落户常州,我就参与其中,成为了一名AFS志愿者。这8年来,我兢兢业业,积极投身于AFS志愿者服务,努力推动AFS项目在我市的蓬勃开展,扩大了国际文化交流在我市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影响,为该项目在常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我市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质的学校全部加入该项目,派出并接待学生接近300名,交流区域多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还在2011年度获得了AFS志愿者最高奖项——Galatti杰出志愿者奖(Galatti 杰出志愿者服务奖由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于1983年设立,用以表彰为AFS项目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志愿者。30年来,全球仅66人获此殊荣。我是中国大陆第二位该奖得主。) 

2013年,三中耿雯老师荣获AFS全国先进工作者。2013年常州市第三中学荣获AFS国际文化交流金牌学校称号。这些殊荣似锦上添花,使三中的外语特色更加鲜亮。(文:徐建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