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网站>>校庆专栏>>校园记忆>>文章内容
我的三中回忆
发布时间:2020-05-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赵俊

回忆在三中的教书生涯,回味三中师生宝贵真挚的情谊,回首在三中的点滴岁月,其乐融融。虽然已从三中退休多年,但每当看到与三中有关的消息,总能勾起对三中往事的回忆。每每想起那些往事,仍然使人回味无穷,寂寞时给人无限的遐想。

走过的岁月,总会有无法言喻的感动,有发自肺腑的感悟。而某些特别的瞬间,却会成为生命中的永恒。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师从教的过程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收到学生的贺卡和书信。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的98届毕业生罗阳在99年元旦到来之际,给我寄来了贺卡,上面写道:“您在我跌入低谷时不断激励我,给我勇气和力量,使我终生难忘。”她的妹妹罗飞(同一届学生)也寄来贺卡,上面写着:“恩师情谊,永生难忘!汪老师,虽然一直没有与你有联系感到遗憾,但是,在我的心目中您永远是我的恩师!”还有收到2004届高二(5)班全体同学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给我的贺卡,上面写着:“祝汪老师教师节快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虽然刚开学不到几天,但老师您把知识的甘露播撒在我们的心田。平凡的事业,展示了您伟大的人格;盛开的鲜花,也凝聚了您挚爱的心血。您带领了我们走进了文学的殿堂,领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每年的教师节和春节,看到寄来的这些贺卡书信,总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真正感受到了教育事业是似春雨润物春风暖心的事业。

晨曦学社,文化之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多姿多彩。为了让同学们遨游于中国文学的长河之中,语文组在85年创建了《晨曦》文学社,开办文学讲座,创办作文专刊。其目的是:丰富学习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传承中国文化。不久,王杏芬老师因工作原因,叫我接任社长的职务。我首先做了“谈谈影视剧的欣赏”讲座,后来又邀请了著名作家高晓声、常州著名画家曹英义、民盟秘书长李立文到校分别作了“访美见闻”、“我的画家生涯”、“我与叶圣陶先生”等讲座。文学社开展的活动还被常州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成节目,在专题节目《文学课堂》中播放。常州广播电视节目报也报导了《晨曦》文学社的活动。《晨曦》作文专刊也办得有声有色。同学们积极参与,既有成就感,又大大提高了写作水平。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高考,莘莘学子的必经之路,也是千家万户最关注的事。作为班主任,如何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状态调整到最佳,是最大的难题。尤其是高考前夕,显得特别重要。

印象最深刻的是带的2001届高三。那是在一模前,最后冲刺阶段。我想首先要营造一种临战气氛,于是在教室布置上做文章。前面贴的标语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后面是: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痛苦一辈子;左边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右边是:高考尚未结束,同学仍须努力。接着召开了誓师大会,会后,同学们写下自己的豪言壮语,真是“同仇敌忾”颇有一点“壮士一去不返兮”的气概。同学们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迎考之中,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那段和学生一起奋战高考的日子也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流逝的岁月,在我的脸上写下了沧桑。站在讲台上的时代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时代的年轮也让我深深感到师生情谊的珍贵,激励我不断地走向远方。(文:汪诚意)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