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娥老师在三中有点小名气,她17岁从中师毕业来到三中教数学,一干就是一辈子,直到55岁在三中退休。
李老师身材高挑,衣着得体,大眼睛、大嗓门,动作快、性子急,浑身充满热情。
在这漫长的教书生涯里,李老师一直工作在第一线,长期做着班主任工作,送走的学生一批又一批。
她爱那些努力刻苦成绩优秀的学生,也爱成绩差家庭特殊的学生。她会给交不出学费的学生垫付学杂费,会给家庭困难的女生送衣服,她说“打扮漂亮一点,可以增强女生的自信”,她会对个别身体有缺陷者爱护有加,还会给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义务个别辅导。和她在一个办公室多年,我常常会被她的善良、正气感动。多年过去了,好多事已经模糊,不过有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得。
大约是90年代吧,某一年,李老师班里转来了一个插班生,这是一个瘦瘦的脏兮兮的男生,叫张清明。李老师了解到,张清明父母感情不和,离异后,他被母亲带到江西。不久,母亲重组家庭,继父容不下他,他只能流落街头,捡垃圾为生。在常州的奶奶知道后,实在不忍,把他带到常州。可是奶奶是个低保户,生活很困难,父亲虽又重新成家,但因为生病不能上班,拿的是病假工资。经过社区等多方协商,他父亲同意每月给他奶奶100元,由奶奶照料他的生活。
张清明来的时候,天还不冷,可转眼秋风起,一夜气温下降了近10度,大部分同学穿上了秋装,可张清明还穿着薄薄的衬衫。李老师很心疼。第二天一早,她拎着大包小包来上班,大家打开一看,里面从棉毛衫裤到羊毛衫裤到棉衣,一大堆,虽然都是她爱人和儿子穿过的,但至少也有6、7成新,还有一件大翻领的皮茄克,是当时流行的空军飞行员穿的那种样式,很新。我对李老师说,这件皮衣几乎是新的,你怎么舍得拿来的。她说:“蒋长安不喜欢穿,放在家里也没用。”(蒋长安老师是李老师的爱人)
那时,初二的学生下午上课要到7:30分,学生们会到食堂买晚饭,或者在学校小卖部买些面包之类充饥。细心的李老师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每到吃晚饭时,便不见了张清明的踪影。李老师出去寻找,在空旷的操场上,李老师发现张清明一个人呆呆站在单双杠旁。
李老师问张清明:“为什么不吃晚饭?”
张清明低下了头,没有回答。
李老师又问:“是不是奶奶供不起你的晚饭?”
张清明的头低得更低,让人不易察觉地点了一下头。
李老师拉起了张清明的手说:“没关系,到办公室去,老师那儿有”。
这一天李老师把她的晚饭给张清明吃了。
第二天早上,李老师带来了一大包米,几袋榨菜和一瓶自己熬制的酱。课间操结束后,李老师把张清明叫到办公室,指着她带来的东西说:“这是你的晚饭,我不准你不吃晚饭就上课。”以后每天下午,李老师会为张清明蒸一盒饭(那时,食堂有一个大锅炉,食堂为有需要的老师和学生蒸饭,只要把米淘好,加上水,放在蒸格里就行)。常常的,李老师还从家里带些烧好的菜给张清明。
有一天,张清明和班里的另一男同学打了起来。二人被一起叫到了办公室。李老师问:“为什么打架?”
另一位同学理直气壮地回答:“他打我,他先动的手。”
李老师问张清明:“为什么打人?”
张清明不服气地回答:“他骂人。”
“他骂你什么?”
张清明低下了头,不回答。
李老师一再追问,张清明才低声说:“他骂我捡垃圾的。”
李老师一听火了,大嗓门响了起来:“你算有个好爹好妈,对同学的不幸非但不同情,还挖苦嘲笑,你的良心到哪里去了?你揭同学的伤疤,你心里好受吗?……”
在李老师的严肃批评下,那位同学向张清明当面道了歉。
等那位同学回教室以后,李老师开始耐心地教育张清明。李老师告诉张清明,要想被别人尊重,首先得自己努力,得自己尊重自己。李老师说:“你看,你比过去干净多了,也没有同学嫌你身上臭了吧,但如果你能自觉地定期洗澡,不要我催,那该多好。你的这件衬衫好像又穿了几天了吧,换一件干净的,奶奶年纪大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你能洗干净的。再有,今天语文老师表扬你了,说今天的古诗你默得很好,说明你有进步了。可英语课上,你为什么又不听了呢?英语老是考几分十几分,你就不怕同学笑你?还有,你答应我,数学经常到我这里来问问题的,怎么来了几次这几天又不来了呢?……”
在这位基础薄弱,行为习惯也很成问题的学生身上,李老师极尽了耐心和关怀,我发现,在张清明那双散漫的眼神里,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光。
张清明在三中学习的这段时间,李老师从没停止过对他经济上的帮助,李老师虽然是个急性子,但对张清明却很耐心,从没大声训斥过他。虽然,张清明毕业时,成绩依然落后。李老师这样做,是怕这个伤痕累累的孩子再受伤。
几年后,有一天,我问李老师:“张清明有过电话或来看过你吗?”回答是没有。
我有点感慨:“这个孩子对你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感恩?”
李老师说:“我从没想过要他感恩,我只希望他将来能顺利踏入社会,能好好工作。”她停顿了一会,又不无担心地说:“我只怕这个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抛弃,将来又被社会抛弃。”听了李老师的话我感慨良久。
李老师所做的一切,从不张扬,就是在每年一次的工作总结上,也从来不提起。
因为在李英娥老师看来,所有的学生都是她的孩子,她这个当母亲的,对孩子们所付出的一切辛苦,都是应该的。(文:恽瑾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