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里说:情不知何起,一往情深。是啊,校办厂,一个有着历史印记的时代产物,出现在我年轻的生命里,陪我走过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从此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办校办工厂的目的有二:一是贯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党的教育方针;二是创造财富,改善办学条件。1957年,常州三中开始创办校办工厂,到2001年,工厂改制,卖给个人,前后共四十四年。从此校办工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工厂创办初期名为巨龙化工厂,不久改名为三中化工厂,后又改名常州市化学试剂厂。为了发展,校办厂又开了两个分厂,一个是鸣凰胱氨基酸厂,一个是竹林天冬素厂。在办分厂期间,工人有一百多名。九十年代,总厂迁至青龙,占地十亩,有职工五十多人,先后由谈瑞庭、金一鸣、朱士方、叶铭伍、巢仲元、陆坚、沈聚豪、徐建新、裴伯俊等同志领导。这四十四年,我全程经历,并有近三十年在三中校办工厂专职工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党支部叫我重办校办工厂。经文革动乱,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教育。当时的三中,只有自力更生,办好工厂,才能创造财富,改善办学条件。这个任务十分艰巨,我下定决心,要依靠群众,集合众人的才智,苦干实干,干出成绩,向党汇报。如今回忆起来,往事如烟,那一幕幕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怀。
四小方针
1958年,我校曾办巨龙化工厂,但是设备简陋,土法上马,仅为医药公司加工灭蚊杀鼠药,但是在文革期间就停办了。因为这个校办厂远远不能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经党支部研究,学校成立了常州市化学试剂厂,郭长贵校长提出了“四小方针”,即小而全,小而精,小而新,小而联。
小而全,即健全工厂行政组织,成立各个科室,订立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层层落实,开办各种学习班,注意提高工人素质,练好内功,保证了产品质量。我厂先后两次化工部验收合格,获化工部发放的生产许可证。
小而精,即舍弃了普通化工,而搞精细化工,依靠技术力量,生产出精品,达到化学试剂级,价格比普通化工产品高出几倍、几十倍,利润才能丰厚。
小而新,即不断革新产品,革新工艺。只有不断革新,工厂才有活力,才有希望。我们的无水酒精车间,经过三次改革,即由滚筒石灰法到蒸汽石灰法,再到树脂脱水法,产品质量提高到试剂级,分导率提高到85%以上。我们的工艺与上海试剂厂大致相同,达到先进水平。我们还开发了L—半胱氨酸盐酸盐、天冬素等二十几种新产品。
小而联,即我们先后与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农大、武汉大学生物研究所、常州制药厂、无锡四药厂等全国几十家科研单位、大药厂合作,为他们开发医药中间体。由于广泛联系了大学、大所、大企业,实现了“四小”方针,化学试剂厂开始发展壮大,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实践结合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除了组织学生来厂劳动外,在化学课堂上也能做到可以与工厂结合的尽量结合。如杭甄老师教到盐酸时,把学生带到工厂盐酸车间,现场上课,极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感到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高中有机化学讲到酒精时,结合工厂无水酒精车间,向学生介绍工艺三次大改革,工艺水平与产品质量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教学结合实际,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积极,更能让他们从小牢记改革创新的伟大意义。
关心群众
我们牢记党的教导,工人是工厂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建立和谐工厂,是我们厂长的责任。我厂有五十多人,他们大多数是上调知青,拖儿带女,无房居住。这五十多人养家糊口的希望,全在工厂发的工资奖金。厂长难当,责任重大。他们的困难就是厂长的困难。由于他们积极生产,工厂积累了一部分财富,我们决定在厂区建造四层楼房,这是常州市教育系统校办厂为工人建造的第一幢楼房。底层工厂办公,上面三层是住宅楼,这就解决了十几家骨干职工的无房之苦。我们还利用假期,组织工人旅游疗养,曾经去过北京、杭州、成都、乐山、峨眉山、黄鹤楼、庐山等地。工厂还与教育局合资建造了三中宿舍大楼,这是我市教育系统为教工建造的第一幢大楼,解决了四十多户教工的住房困难。工人创造的财富,为工人谋福祉,这是我们厂长应尽的职责。
苦而无怨
我们坚持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办工厂。在日常工作中,工厂要接待学生劳动,又要生产,又要销售,又要工艺改革,又要搞新产品,工作千头万绪,只有苦干巧干,才能完成任务,虽苦犹乐,苦而无怨。仅举两例说明。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为了常州制药厂能生产双醋酚汀,其主要原料为靛红,当时只有天津力生药厂生产,我与朱士方北上天津。当时正值文革期间,一切在混乱之中。我们赶到天津时,已是黄昏,好不容易找了家小旅馆,二间草房,八张通铺,墙角里还放着一只粪桶。时值隆冬,床上只有一条薄被。我问服务员有没有虱子?服务员回答说:“多着呢,不过不咬人。”我怀疑地问:“为什么虱子不咬人?”他说:“我们这里天天客满,虱子血吃饱了。”朱士方听了连夜返回常州。我只好在那儿呆着,晚上睡觉时,怕穿着内衣,虱子会爬到身上第二天带回家,我灵机一动,脱光衣服,用绳子把衣服吊在铅丝上,一夜未眠,身上还被咬了几个红块。第二天买到靛红,返回的火车上虽然人挤人,从天津一直站到南京才有座位,但我仍然十分高兴。这使我联想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死而无悔;我是全力以赴为工厂,苦而无怨。
还有一件事是生产双醋酚汀,赚了几万块钱,我用这些钱把学校南、西、北三面围墙修好,我心里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可是没有注意双醋酚汀有一定的毒性,不小心弄到眼睛里,立即红肿,刺痛难受。由于我长期接触,不久就病倒了。经检查,我的谷丙达到二百多,蛋白超标,医生诊断我是肝炎,立即住院治疗。同病房的病友有东方红印染厂党委常书记、戚区区长沈子青同志。我住院一个多月,肝功能全部正常出院了,但事实上我不是肝炎,是化学轻度中毒。出院后,我仍战斗在校办工厂的岗位上,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苦而无怨。
淡泊名利
工厂做出了一点成绩,上级党委给予各种奖励,常州市化学试剂厂被评为全国先进,荣获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教育部颁发的“勤工俭学模范”奖状。这是常州市的光荣,是三中的光荣,也是工厂的光荣。酒精车间被评为常州市先进集体,我个人也受到各种奖励——局先进党员,常州市立大功两次,还加了一级工资,并且还被评为常州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江苏省教育系统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这一切都是党对我的培养,得益于三中党支部的正确领导,是全体工人努力拼搏的成果。我以此为动力,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淡泊名利。
那时厂长与校办工业公司实行利润承包制,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我厂超额完成任务,公司奖励我二万元。我认为工作是大家做的,利润是大家创造的,于是我把奖金分给了副厂长、科长、班长等(他们的奖金,完全可以从厂福利基金支出),我自己只拿了二千多元。年终税务局上门收我二万元的所得税,厂财务科长说:“陆厂长把奖金分给我们大家,他自己只拿了二千多元。”税务局的同志说:“像这样的厂长,我还是头一次碰到。”
我在三中已整整六十年了,在工厂专职工作近三十年,我把我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献给了校办工厂。虽然校办工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工厂战斗的日日夜夜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已是八十七岁的老人了,已无所作为,但党对我的培养,党的恩情,我铭刻在心,永远不忘。在三中即将90周年校庆之际,我写此拙文聊表我的谢意,祝福三中如青松一样长青!(文: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