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早晨阳光清清冷冷,恰逢常州几年一遇的暴雪,沿路是一片冰天雪地。江老师家住在老式小区,我们一行三人一步一滑地走到江老师家楼下时,已接近中午十一点半。
无意一抬头,看见二楼的阳台上有位老人在侍弄花草,阳光下的白发柔和温暖,我心中一动,感慨人到老年能活的如此滋润惬意,应该是生活最好的样子了吧。她似乎也看见了我们,转身进了屋。
转进楼梯口,发现刚刚阳台上的老人正笑着下楼梯迎接我们,一寒暄才知道原是江老师的爱人。采访之前就对江老师有了简单的了解,1996年退休,曾担任三中的政治老师与教导主任。原以为会是一个严肃精瘦的老人,初见江老师,却是体态微胖、面容慈祥,十分健谈开朗,与想象中严厉又不苟言笑的教导主任完全不同,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除了蹒跚与皱纹,还有祥和与坚毅之气。
江老师是苏州人士,出生于战乱年代的他,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16岁初中毕业便被征召入伍,做过剿匪兵与警务员,还兼任过部队的文化教员,教士兵们文化知识。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萌生了想要做一名真正教师的想法。梦想的火种一旦落地生根,便会日益旺盛,于是他甘愿放弃部队提干的机会,无数个夜里2点多爬起来复习功课考大学。虽恰逢高考取消,却也如愿去了苏州东山中学做老师,后随爱人调至常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越是有文化的人越容易被区别对待,几经蒙冤与平反,最终落脚于常州三中做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虽一生经历许多坎坷,但却能一直坚持心中所想,踏踏实实地做着一名人民教师,在江老师那一辈老教师们的辛勤努力下,三中从高考录取个位数飞跃至33人。33人,这样的成果在现在轻易便可获得,但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三中学子挑灯夜读的坚持与奋斗、是一位位三中教师呕心沥血的付出与努力。
我想江老师的一生,便是对三中校训“诚毅”最好的诠释,“诚”以待业,在那样艰苦的年代,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心中的一份信念,燃烧自己,绽放别人;“毅”以待己,不论生活给了他什么样的重击,都能拥有向命运抗争的蓬勃的生命力,那是何等的绚烂。
走出江老师家,回望那个种满花草的小阳台,路边树上的雪扑簌簌往下掉,包子店的蒸笼里冒出腾腾热气,各种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置身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弄堂,脑海里是江老师刚刚回忆往事时的那种神采飞扬,爱人温柔娴静的伴其左右,我想对于生活,他应该是满足的。(文: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