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AFS国际交流活动不觉已过十年,此时的我,尽管已走上工作岗位四年有余,但每当回想起那年懵懂青涩却又收获颇丰的自己,记忆匣子被打开,跳出的场景历历在目,重温的是数不尽的欣喜和快乐。十年前在芬兰留下的故事,为我的十七岁烙上了一段别样的体验。因为这里面有关于芬兰,关于我的Host Family,还有我的交换生朋友们的故事。
还记得2005年下半学期,借助母校常州市第三中学丰富的英语教育资源及良好的发展平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AFS项目第一次走入我的生活。增长见识,学习语言,国际交流,文化体验,这对当时正读高一的我来说,着实充满了太多的好奇和挑战。更幸运的是,我的愿望也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去试试吧,你要是通过了选拔,咱们就去!”
在父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最终我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的初选,以及华东地区的复试,成为了2006-2007年度五位中国派往芬兰的学生之一,开启了这场承载了太多惊喜和感动、太多历练与成长的芬兰交换生之旅,也终于揭开了这个素有“千湖之国”、“圣诞老人家乡”之称的美丽国度的神秘面纱。
在芬兰一年的交流生活中,有乍见之欢的欣然,也有适应融入中的摩擦,有离乡背井的年少孤单,也有克服了种种困难、见证了自己飞跃式成长的满满自豪。无数亲历的小事积攒起这一年光景,给我带来很大改变,也使得十年后的我在写下此文时心底波澜又起。
泪自流,感动惊喜生日趴
还记得刚到芬兰不久,便遇上了我的生日,正常放学回到家中的我,像平常一样回到房间,放下书包后来到大厅。突然大厅灯光熄灭,接待家庭的小妹妹手捧点着数字蜡烛“17”的生日蛋糕走了进来。那一刻,只有电影里看过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了自己身上。那一刻,我被巨大的惊喜和幸福笼罩,泪珠在眼眶里打转。一年的亲人,永远的牵挂,更何况,令我骄傲的接待家庭在那一年中,给我生活上的照料、学习上的指导,带我游历四处,教我理性思辨,言传身教地告诉我如何付出与爱人。忘不了芬兰极光的震撼,通透澈亮;更忘不了接待家庭无私的关怀与教诲。
共前行,情如手足同成长
在芬兰的一整年里,没有了曾经只觉得唠叨,但离开后又很想念的父母;没有了曾经一起嬉戏,也一起学习的同学。但在这里,同样来自异国他乡的交换生们,成为了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时都可以一起分享的伙伴。其中,和一位泰国交换生的一场“患难之交”令我对“划船”颇有心得。某个假期,一大早就起床去划船的我俩借着顺风顺水,在向湖中心划了2个多小时,已全然看不到家的方向时,才突然意识到要逆风逆水划回家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两个不怎么懂水性,不怎么会划船的男生,只能硬着头皮使劲往回划,稍许可以喘口气的间隙,又被顺水带回了几分钟前的位置。依靠着彼此的鼓励与默契配合,凭借着交流生活中的独立与镇定,我俩花了6个小时终于成功靠岸。这场“长风破浪会有时,回来时候靠自己”的尴尬处境,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有沿途的风光美景,少年之时的意气风发,更有面临困境也要继续前进的勇气和能力。
意难忘,缘分悠长终回报
随着离开的日子最终到来,接待家庭开车送我去赫尔辛基国际机场。在办理完托运,准备进入候机室时,我突然发现接待家庭的父亲不见了,我一边着急地问接待家庭的母亲他去哪儿了,一边却怎么也等不到他的出现。遗憾的是,最终我也没有机会面对面和我接待家庭的父亲说出准备好的离别之词,我哭着走进候机室,哭着登上飞机,直到随着飞机起飞,穿过云层,奔向彼岸,我才逐渐平复心情,结束一段告别,拥抱另一个开始。回到中国,当我迫不及待地用邮件和我接待家庭的父亲联系后才得知:在机场的最后那一会儿,他并没有离开,只是因害怕面对这种分别,而一直悄悄躲在角落里看着我离去。这一份如山一般厚重的父爱情谊,和这一年从他身上学到的人格品质,也从此敦促着我不断成长,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
时至今日,每次面对AFS华东区选拔营的学生和家长,或学弟学妹们问起我关于十年前的这一场交换生体验,甚至问我值不值得“浪费”这一年时间的时候,我万分乐意去分享属于我的AFS芬兰之旅,并坚定地告诉他们:也许一年时间很短,但这一年,值得我回味一生。
我的母校常州市第三中学1996年就开始创办英语特色教学,2003年常州市首次派出五名中学生赴冰岛、荷兰、美国、瑞典和意大利交流,其中有三名是母校学生。到现在全市派出的一百多名中学生中,母校占了一半以上,其中有三名学生还受到冰岛总统格里姆松的接见,一名学生受到德国总理施罗德的接见,国际交流在三中已然形成了一种氛围,真正成为一种办学特色。(文:09届校友 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