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初夏,中考前夕,我胸有成竹地和同学说,毕业了就去读中专,早点挣钱,早点摆脱父母的管束!可是,填报志愿时,我妈拨乱反正,硬是把我填的中专院校全部改成了市区的各大高中。我的梦想就此破灭了。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考取了三中;就这样,暗无天日的高中生活开始了。
用暗无天日来形容高中生活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完整的日头。每天早上六点,我在妈妈的催促声和呵斥声中爬起,能多赖一分钟都觉得很幸福,然后随便吃几口早饭就推着自行车出门,踏着月色,拼命踩脚踏车赶往学校。晨读7点10分开始,而我总要到7点11分或12分才能赶到教室,那晚到的一分钟就是我在被窝里多赖的一分钟。
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是晚自习开始前那半个小时的点心时间。那时学校不供应晚饭,妈妈总会在书包里塞好多“万年青”的饼干——我现在还买这种饼干,每次吃它就会想起那段美好时光——我和班上几个女同学经常坐在教室外面的长廊里吃点心,时不时还分享各自的点心,边吃边聊。奇怪的是,我们每次聊的都是考题,每次都在讨论解题思路,好像我们的生活除了考试就没有别的。偶尔我们也谈谈老师,竟然从来没有聊过班上的男生,以至于毕业后,我把班上男生的名字和长相都忘了。再看看现在国产青春影视剧中高中生动不动就你侬我侬,我很是纳闷,哪有这个时间啊?我觉得严重脱离现实。
晚自习我们一般都先上课,后做试卷。我常常走神,看着窗外,看着天慢慢暗下来,变成漆黑一片,校园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整个学校像是深海中的一艘轮船,载着我们驶向光明的未来。教室内的日光灯白得晃眼,老师在讲台前给我们一遍遍讲析课文、思路、原理、方程式,我期待老师多提几个问题,这样可以缓解教室内的低气压,但总是没有等到。“下面,开始做试卷”等来的永远是这一句。于是,我收回了目光,垂下头,开始奋笔疾书。我必须赶在晚自习结束前,把这门学科的试卷做完,因为回去后还有一大堆试卷等着我。
八点铃声一响,整个人顿时精神了,终于可以回家了。我迅速整理好书包,去车棚找车,老半天才能找到,因为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赶着回家,就像潮水一样涌出校门口。回家的路途并不长,但是每天和同学们一起骑车回家,一路上说说笑笑,仿佛把一天的疲惫都笑没了。
高中阶段,我遇到了两位非常有水平的语文老师。一位让我们狂背成语字典,每次随堂默写,比谁默的多、默的快,我成语词汇量一下子增长了好多倍,以后就再也没有过这样大强度的学习。另一位是高二班主任,高二分班,我虽然很想读理科,但还是遵从父母之命,选了文科。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每周都要写作文,她让我们从报纸上剪下新闻,练写时评。我们写的每篇文章老师都会很认真地批阅,并在一些好词好句上标注红圈,写上评语、文末还打上分数。每周拿到作文本,我都激动地数老师勾的红圈有多少。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之后走的路从那时起就奠定了基础。
我也挺喜欢我们的英语老师,他讲英文很有腔调,有股伦敦腔,而且教学也有办法,经常让我们轮流站起来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还经常说些俏皮的话鼓励我们,班级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上他的英语课最有劲了。我的代数很差,那时也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培训班,代数老师总是很好心地叫我到他的办公室,订正错题、问问题,但我觉得被老师喊到办公室很没面子,所以只想急着离开,根本没心思去思考错题。如果是现在的我,我一定会抓住这样的机会,把错题一个个弄懂。
我在高中受到的最大挫折不是学习成绩,而是跳沙坑。高二时有跳远运动,需要助跑后踏板跳入沙坑,那块踏板在我眼里简直就像天堑一样难以逾越,每次助跑到踏板前,我都会害怕得缩回脚,担心我的脚就此崴在沙坑边沿上。一旁的体育老师绝对是恨铁不成钢啊。幸好,长大后的“题目”里没有了跳沙坑。
我的高中三年就是这样,毫无生趣,简单机械,就像个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熬过了这三年,并不像时下影视剧中演得那样风生水起、丰富多姿。工作后,每次经过学校,都认不出那就是我曾经呆过三年的母校。不过我还是非常怀念那段岁月的,如果要问我有什么遗憾,仔细想想,肯定是没有用心学习!那时的我迫于无奈,做出刻苦认真的样子,以求得过且过,但并没有把心思真正花在学习上。如果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告诉自己用心学习,用心生活。
直到如今,我才对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所领悟;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段时光对我来说是何其重要,只因当时还年少。(文:99届校友 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