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古运河旁的常州三中,有着“绿色学校”的美誉,她景色秀美,环境怡人,犹如点缀在母亲河畔的绿色珍珠。“诚毅”校训,“为每一位师生和谐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感召着学子们,激荡起一曲曲快乐成长的青春之歌。
特别珍惜在三中的读书时光,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单纯快乐的性情,就是在母校这几年的熏陶下,如种子般在心中发芽。
老师们个性独特,言传身教,超有人格魅力。
化学老师风趣幽默,记得他批评一位同学写氧气分子式不完整、不规范时,一句“半个是养不活的”,让大家在会心一笑中记忆深刻;他也曾是母亲的化学老师,母亲一直记得他诙谐的自我介绍:“要问我姓甚名谁,西边的太阳土崩瓦解。”还有不拘小节的历史老师,随手抄起一把苕帚当教鞭,有着名士般的洒脱不羁。数学老师要求严格,我最害怕,每次数学课都战战兢兢。班主任蒋家义老师知识渊博,学养深厚,不仅专业功底扎实,还颇具低调内敛、中正平和的学者风范,对同学们提出的学习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一个手势就让大家活跃起来,听而入兴。蒋老师克尽己任地教授语文,引领班级,我们班学习风气浓郁,教室里书声朗朗,晚上自愿到校自修。蒋老师设计的语文活动,同学们都特喜欢,“学海迪姐姐”事迹报告会,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表现,各有所长。还记得蒋老师表扬我“不是仅仅列举事迹,还感悟其精神”,心里那个美滋滋啊!写作课从不一刀切地统一命题,也不硬逼着当堂交卷,但要求一定写自己深有感触的人和事,记得我写过一篇隐喻同学轶事的小小说,深得蒋老师夸赞,当成范文来读,大概是立意真、情感真的缘故吧。
三中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至今忆及仍感奋不已。
犹记得横山远足,师生一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既参观了历经沧桑的古刹银杏,又领略了清山秀水的江南胜景,在花草绿荫、如画风景中回归大自然,享受强身健体、丰厚友情、拓展视野之乐,同学们乘兴而往,尽兴而归。犹记得在废弃的军用飞机场野餐包饺子,一位男生说的“你怎么这么快吃饱了,我才吃了二十多个……”,让大伙儿忍俊不禁,难以忘怀。犹记得红梅公园划船比赛,拉拉队热烈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蒋老师用相机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三中的同学们兴趣广泛,激情满怀,个个有绝活儿。
在校园文化氛围的熏染、老师们的榜样力量和班主任蒋老师的用心经营下,同学们生龙活虎,爱好多多。每到下课,就三个一簇,五个一群,干嘛呢?看大伙儿亮绝活儿呢——这边男生一堆,听“专家”侃航模,道潜艇,说“阿波罗”登月;那边女生一排,原来是“才女”字正腔圆,演绎《水浒传》;更有比男生高一大截儿的“女专业运动员”展示“旋风扫叶腿”……我对有绝活儿的同学崇拜得五体投地,并大受影响,一次听一位同学说“间谍”专题,为了也能参与,我把市图书馆有关间谍的书借了个遍,全世界各地间谍机构外加隋唐英雄谱还有水浒一百零八将的名号,那都倒背如流。
高中结束,同学们怀揣对美好生活的畅想和略显稚嫩的人生抱负,释放着青春,我也开启了自己的好奇之旅。(文:85届 黄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