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生物>>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生物组每周一课2020.05.09(丁楚楚)
发布时间:2020-05-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丁楚楚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常州三中 生物组 丁楚楚  2020.5.9

 

1.jpg

2.jpg



  1.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及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关系的考查较多。作为高二选修班学生应该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本节课以学生理解的基础知识及练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对比,展开教学过程。

  2. 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阐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过程和结构上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理性思维

    基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找出它们的联系。

    3、科学探究  

    针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结构上的关系,探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数量上的联系。

    4、社会责任

    使学生树立生命观念,能够运用这些观念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运用所学的知

    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 教学过程

    导入

    光合作用及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关系的考查较多。本节课将两部分综合在一起寻找它们的关系。

     

    探究1从物质变化上看关系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3.png 


    有氧呼吸全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

     4.png


  设计意图:先从基础知识入手,降低难度,给后面分析元素去向作铺垫。

 

   复习完毕以 C 元素为例给学生示范从光合作用开始的循环过程:


    5.png

   示范完毕,要求学生完成 H、O 的循环过程。教师巡视学生书写情况。

 

  【学生活动】完成 HO 的循环过程图

   6.png

  总结:从物质上看元素具有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使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建立科学的学科分析方法。

 

  【过渡】引入下一个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如果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只考虑叶绿体和线粒体,那么二者之间可以通过哪些物质联系起来。

 

  【探究2从结构上看关系

      7.png

   提出问题: ABCDEF 分别代表O2还是CO2

   学生思考后得出:B、CF代表 CO2ADE代表O2

   提出问题:

   ①这六条线是否同时存在? (答:不能)

   ②分析四种情况:无光照、弱光照、稍强光照、强光照分别存在哪些气体箭头?

   【学生活动——建构物理模型

    分别分析四种情况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情况:无光照、弱光照、稍强光照、强光照

    要求学生在学案上用箭头画出。

                                      8.png

    模型评价:学生完成后,生生互评,然后用课件展示四种情况图示。

 

   【过渡】提出问题:四个图示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光照强度

   【学生活动——进一步建构数学模型

    提出问题:如果以此绘制一个坐标曲线图(一个叶肉细胞代谢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横纵坐标分别是什么?

    横坐标:光照强度;纵坐标: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或氧气的释放和吸收);

    提示学生绘图方法:描点连线

    生构建好数学曲线,并进一步分析曲线中关键点/线段的含义

9.png


  【探究3】数量上的关系——分析测量三种速率

   师:引导生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数学上的关系,结合所构建的数学曲线,分析测量三种速率

       (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

10.png

        11.png


四、教学反思: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重在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能力的提升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高考的一个考查重点。考查形式多样,学生理解掌握比

较困难。这节课主要是既复习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在进行讲解时一定要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所以引导提问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

在模型构建活动中,沿着“模型构建——模型评价——模型运用”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规范,着重解决学生在高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图形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五、组内评课

凌祎丽老师:这节复习课课堂容量大、内容充实,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堂教学中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对于重点内容掌握得更加深入。

皋磊老师:本堂课思路流畅,教学设计较好,从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转化关系→到结构上的关系→数量上的关系,层层递进。并且运用模型建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活动非常精彩。改进意见:在构建完数学曲线分析“三种速率”时,最好再结合物理模型分析,达到前后呼应,加深学生的理解。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