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网络教学,研讨开学工作
时间:2020年4月15日上午9:00—10:30
地点:弘毅楼二楼学生阅览室
人员:陆唯梅 吕秀玉 赵裕军 李丽萍 何飞 胡方晓 刘婷婷 孙秦玉 代梦云
主持:陆唯梅
主题:总结网络教学,研讨开学工作
主要内容:
一、对疫情期间网上的教学总结
(1) 选择合适平台,保障课堂教学
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资源与教学软件,教师们一一尝试,根据各个平台的优势,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多平台交替使用,总结出最适合自身的教学形式。
李丽萍、代梦云和孙秦玉等创新班教师,则利用平板录制微课、推送视频与作业、在线答疑实时反馈,充分发挥我校睿易云平台的优势,尤其是针对综合题的提交与批改方面优势更突出。
胡方晓、何飞与陆唯梅老师每天坚持在腾讯课堂直播授课。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来看,基本表现良好,其中习题互动、弹幕表现最为活跃,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取向较为明显。
刘婷婷老师使用camtasia软件提前录制微课视频,课上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并QQ群在线答疑。微课视频一方面方便学生课后进行查漏补缺、温故知识;另一方面便于职初教师回顾自己课堂、不断成长。
不论哪种教学形式,我们都会结合学生需求,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在线教学中的问题,保障在线教学顺利进行,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2) 借力科技力量,开展学生活动
因为高二年级任课教师所带班级较多,为提升课堂反馈效率,胡方晓、刘婷婷老师针对问卷星软件进行的大胆的尝试,不仅为地理组,也为很多学科的限时训练提供了方向。
为了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我校高二年级每年都会举行“图识天下”地理识图大赛。作为一个传统比赛项目,今年却面临着新冠疫情的难题。但高二地理教师充分利用问卷星平台的限时限量、科学统计等技术优势,共克时艰。在学发处与地理教研组的精心策划与组织下,2020年2月23日下午,常州市第三中学第七届“图识天下”地理知识竞赛初赛完满完成。
(3) 师生线上同行,诠释教育深情
作为常年从事高三教学的吕秀玉、赵裕军老师,在这个特殊的庚子年,开启了一段特别的“高三教学”。从一支粉笔、一方讲台到一本书、一台电脑,两位老师不断地“get”新技能,快速玩转线上教学新模式,“战斗”在高三地理教学第一线,为每一位高三学子保驾护航。何飞、刘婷婷老师则踊跃参加常州市免费导学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备课、反复试讲,熟悉技术操作,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全市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二、对恢复在校教学的研讨
1、各备课组商讨衔接教学的安排,排出教学进度;
2、继续开展 “四位一体”研修活动
(1)针对“区域背景下真实情境的课堂问题的设计与反馈评价”研究主题,已开设网上教学研究课两节。
A、3月24日何飞老师利用腾讯课堂,在高二6、8班开设《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节课。课堂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铺垫,为区域地理案例的分析创设了可能性;利用三个活动串起整堂课,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的把握能力;课堂设计与网络软件巧妙结合,有画图板讲解、有互动提问和举手回答、有小组讨论区,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答题卡等功能,展现网络的及时性反馈,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本节课中发挥最大效率。
B、3月31日孙秦玉老师利用腾讯课堂,在高一年级开设《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节课。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学生熟知的教学材料,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选择和架构案例情境,课堂中采用学生身边真实的案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形成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通过触及学生的心理领域,让学生把学习变成内在自主的行为,带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落实新课标思想,力图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对学生分析周边生活的能力,增加区域认知。
(2)结合课务情况,自主申报后阶段“每周一课”的开课时间与主题。
3、教研组相关课题的结题与申报工作
(1)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手机App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融合应用的研究》的结题工作。由主持人李丽萍老师撰写结题报告,其他老师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
(2)省级课题《指向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的子课题《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研究》的申报。由胡方晓老师主持并填写申报书。
(3)何飞老师的校级课题准备中期评估的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