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学 科 分 类 高中生物
课 题 名 称 高中生物科学实践能力培养
的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陈磊 凌祎丽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三中学
开 题 时 间 2018年9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一六年一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8年9月2日下午,课题组在常州三中召开了《高中生物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开题论证会。本次开题论证,特别邀请了田家炳中学的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徐业义老师进行指导,专家对研究的内容和措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通过开题论证,明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方案、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以及每一位成员的分工等。参与人员有常州三中的陈磊、皋磊、史佳丽、丁楚楚、周丽琴老师和北郊高中的金交通老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1.题目:《高中生物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关注具体的学生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的相应的科学概念解释、推理、理解等理性思维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又要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涉及动脑的环节,真正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1)教师通过学习认识科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转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策略,真正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3.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 (1)影响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形成的因素研究。 (2)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策略的研究。 (3)尝试构建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4.方法:本课题一方面灵活使用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分阶段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在立题阶段采用文献法,在实施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在结题阶段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5.组织:本课题由主持人陈磊老师和凌祎丽老师全面负责组织开展研究工作。 6.分工:本课题由主持人陈磊老师和凌祎丽老师全面负责,调查问卷由丁楚楚负责,课堂观察由皋磊负责,沙龙组织由史佳丽负责,教学个案由徐双双负责,论文由金交通负责,评价表由凌祎丽负责,教学案例由戈滢负责。 7.进度: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调查分析、课堂观察阶段。(2018年9月—2019年7月) (1)做好开题论证:通过开题论证,明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方案、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以及每一位成员的分工等。 (2)理论学习:每学期指定全体课题组成员要学习1-2本理论专著,对专著中所阐述的思想要能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践行反思;同时要求学习各类教育期刊,学习期刊时要有所选择:提倡学习期刊中的“热点”或“专题研讨”话题,特别是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内容,也可学习其中的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要善于积累经验,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主要学习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2011年美国《科学教育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孟强的《科学实践研究的两个维度》、卢姗姗的《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科学教育的观念转变》等著作和相关论文。学习相关网络资源、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 (3)设计调查问卷,做好调查分析。高中生物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课题组各成员开设研究课,并进行观察分析。 第二阶段:培养高中生物科学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2019年9月—2020年11月) (1)设计培养高中生物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教学,然后不断交流、共享、优化、改进。 (2)开展课题沙龙,研讨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培养高中生物科学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 (4)继续观察课堂、个案研究等,并运用观察量表进行分析、反思、总结。分析影响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归纳培养高中生物科学实践能力的策略。 (5)总结培养高中生物科学实践能力的策略,尝试构建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6)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以及相关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成果宣传、推广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5月) (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形成一套培养策略,并影响周围的教师,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得以体现。 (2)开设示范课,推出精品课,力争有多篇论文在相关专业教学杂志上发表。 (3)课题组各成员小结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形成报告。然后进行专题研讨交流。 (4)形成论文集、教学个案集、课堂教学展示、示范教学录像等课题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汇报、结题阶段。(2021年6月—2021年9月) 8.经费分配:常州市第三中学可以为教师课题研究提供必要保障,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 9.预期成果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以下论证意见: 1. 本课题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课题期望通过研究改变科学探究僵化的现状,强调“做 中学”在学习过程中重要地位,使学生的参与体验和“动手”“动脑”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真正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关注具体的学生活动,关注探究过程,真正落实新课标要求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合理可行。通过研究影响或者制约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形成的因素。 形成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策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4.课题研究方法得当。 5.课题研究计划全面。首先课题组成员结构很合理。他们都是在一线工作多年的非常具有经验的教师。尤其是主持人陈磊老师和凌祎丽老师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研究任务的分工非常明确。课题的实施阶段,具有详细的计划。建议各位课题组成员每个阶段后要有一定的反馈总结,根据研究进程,召开定期的课题研讨会,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收到的效果进行总结。 经专家组研究决定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评议专家组签名
年 月 日
|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