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每周一课(赵俊)2020.5.7组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0-05-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春玉

《关心不越界》课程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高中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人际智力形成的敏感期,在处理人际关系距离时会存在一定的迷惘或冲突,如何把握人际关系的距离和界限,以及表达出彼此的人际界限,对高中生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际交往的距离,辩证思考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与白金法则,明确人际交往有界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性的思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讨论关心不越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探索自己在表达关心时的内心体验,链接彼此的“关心”与“爱”。

充分的彼此尊重,建立平等和支持的人际关系。

【教学准备】

讲义、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暖身活动】

心理小测试:如果你在等电梯,当电梯门打开时里面已经站着一个人了,他站在靠近电梯开关的位置,你会选择站在1、2、3、4哪个位置?为什么?如果那是你的好朋友,你会站在哪里?

学生选择并且分享。

教师:大家会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来选择合适的距离。在空间关系理论中,个人距离为1.2米,亲密距离为0.15-0.45米。但我们总是说“亲密无间”,为什么亲密距离的起始点不是0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距离关系”的问题,来探索一下“关心不越界”这个主题。关心是维持友谊的重要工具,它可以让我们收获尊重、理解与支持。但有时,虽然是好意的关心,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反馈,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暖身活动,让学生对于人际距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通过“0米”的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入主题。

【案例分析】

进入高中后不久,小磊和小强成了好朋友。小强数学学习有些困难,经常要用很长时间解决一道难题,小磊会很急切地告诉他答案;有时早上急着交作业本,看到小强有题目不会,小磊也会主动把自己的作业本递给小强抄;学校社团开始招募新人,小磊知道小强会书法,就帮他报了书法社团。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小强委婉地向小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小磊以后在帮助自己之前告诉自己一声。小磊感到又生气又难理解:“我那么关心他,把他的事当作我的事,他却不领情。”自那以后,他们的关系--------------了。

讨论:他们的关系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

教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在班级里做了一个调查,“有没有发生过你的关心,让好朋友觉得不舒服的事情?或者好朋友的关心,却让你觉得不舒服?”原来这个困惑存在于我们之间。

关心越界了

  • 不开心的时候,一直问我怎么了,怎么了。

  • 我犯错之后,朋友跑去告诉老师,还解释说是为我好。

  • 拍我肩膀,摸我头发。

  • 总是开玩笑:头发少、皮肤黑、矮、胖

  • 我做不好一件事的时候,朋友会说:“你难道做不好吗?”

  • 总是以关心的名义,打探隐私,比如家里的情况。

  • 24小时都想粘着我,如果和别人多说几句话,朋友都不开心,她是不是太关心在乎我了,我只能不停道歉。

    教师:这些善意的开始,都得到了一个不那么友好的结果——我们觉得不舒服了,我们受到了伤害!于是会想改变、想疏远、想逃离。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小磊”在这段关系中,有没有受到伤害?

    设计意图:从案例入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关心“越界”,再结合学生自身经历,更加明确关心越界对于关系维系的影响。

    【法则辨析】

    小磊说:“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我就是按照这个法则去做的啊?哪里出问题了?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法则有问题吗?学生讨论。

    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

    教师:这个法则太以“我”的意志为中心了,那么该怎么调整呢?学生讨论。

    教师:有的同学提议把主语换成“别人” ,行不行?

    PPT呈现:别人想你怎么对待他,你就怎么对待他。——人际交往的白金法则

    教师:大家觉得这样做行不行?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人际交往黄金与白金法则存在的差异以及可能导致的问题,从而思考保持人际关系距离的做法。

    【方法讨论】

    教师:大家觉得不管是黄金法则还是白金法则都存在着问题,那么就请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出一个有效的法则!学生讨论进行分享。

    教师:大家说的几个关键词特别好。想要做到关心不越界,保持合适的人际距离,我们特别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关心不越界之一

    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寒冷而互相拥抱,但是辗转反侧都不能使他们睡得舒服——因为彼此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于是,两只刺猬就彼此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因为距离太远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来回折腾了好几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

    教师:我们的交往需要界限,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对方的界限呢?

    友谊大考验,考验一下全班同学推荐的友谊最坚固的一对好朋友的了解程度。

    (五官中最满意的部位:

    最讨厌的食物:

    最喜欢别人夸自己的点:

    最讨厌别人说自己的点:

    终极梦想是:)

    教师: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有不了解的地方,也有不知道的界限,所以需要我们在交往中,多些沟通、多些观察,了解别人的界限,也告诉对方自己的界限。

    PPT展示:明确人际界限。

    关心不越界之二

    情景重现:小强在昨天的考试中没有考好,沮丧不已,正一个人在那沉默不语呢,这时他的好朋友来了。

    教师:好朋友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们来演示一下。

    教师:小强最喜欢哪一个?是不是所有的“小强”都喜欢这个?不同的“小强” 有不同的需要,请尊重对方的想法与需要,给他想要的。

    PPT展示:尊重对方的想法与需要

    关心不越界之三

    教师:如果对方想要的超过我的能力范围,我怎么办?为了友谊,我需要一味的忍让与迁就吗?

    PPT展示:力所能及并且保持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与感受关心不越界的方法与技巧。

    【课后延伸】

    亲子之间表达关心也同样需要界限,找个机会与父母聊聊,告诉他们你需要的关心是哪些方面,希望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关心你?同样,也了解一下,父母需要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关心他!

    设计意图:将今天的收获应用于实际,从感知到领悟,再到实践。

    【结束语】

    I am here for you!你需要,我就在这里!

     

    评课:

    陈兴兰:整体思路清晰,环节明确,但有点问题设置较为宽泛,学生不知从何回答,还需要再精心设计。

    杨春玉:整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但如果再加入学生的自身困惑的展示,效果会更好。

    李文伟:心理课的核心是体验,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收获是关键。老师讲述较多,应考虑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参与感,以取得收获。

    反思:

    整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想不到”的地方。第一个是由于设问不当,导致学生回答出现困难,没有得到预期的反馈。第二个是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不在预设之中,老师没能给予较为合适的互动,导致环节衔接不理想。总得来看,还是在教学设计中对于预设与生成的把握不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