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走进日本》
课程类型:选修课
教学材料:《日本国家概况》
授课对象:高一部分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五节课,一课时40分钟
一、 课程目标
(一) 总目标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之悠久,各领域交流频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贸易上的互利互惠,人员文化交流等方面可以说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是罕见的。校本课程《走进日本》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培养国际视野和思辨能力,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精神。
(二) 分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包括日本的地理、历史、政治、科技、教育等方面内容。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思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总结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了解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爱国主义精神。
二、 课程内容
上学期:
课 程 目 录 | 设 计 意 图 | 课 时 |
日本的地理 |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人口、地貌特征及气候特点等。 | 2 |
日本的历史 | 了解日本国家的起源,形成,成长。 | 2 |
日本的政治 | 了解日本的政治体制及其组织形式,更好地理解中日外交关系。 | 2 |
日本的科技 | 了解日本的先进科技,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 2 |
日本的教育 | 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更好地了解中日差异。 | 2 |
中日外交关系 | 结合各个历史阶段了解中日外交关系,拓宽国际视野。 | 2 |
期末学生展示:我眼中的日本 | 通过期末展示活动,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结合他们个人对日本的理解,综合评价日本。此外,这种展示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磨砺的舞台,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 | 2 |
下学期:
课 程 目 录 | 设 计 意 图 | 课 时 |
日本的宗教 | 了解日本的宗教信仰,特别是日本的国教神道教。 | 2 |
日本的风俗 | 了解日本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等,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做好准备。 | 3 |
日本的交通 | 了解日本主要的交通方式和交通状况。 | 1 |
日本的名胜 | 了解日本的风景名胜古迹,例如:富士山,金阁寺,清水寺等。 | 3 |
日本的动漫 | 日本是世界第一动漫强国,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动漫产业和动漫文化。 | 1 |
日本文学与艺术 | 了解日本的文学和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如“歌舞伎”、“艺妓”等形式。 | 2 |
期末学生展示:我眼中的日本 | 期末展示活动让学生能够综合对日本的各个方面的了解,结合个人的观点,用思辨的眼光来看待日本,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 | 2 |
三、 课程实施
1、 将选择该门课的学生整编成班,设有班长,协助任课老师工作。
2、 授课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图片资料及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日本。
3、 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授课过程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小组学习讨论,解决老师预留问题。
四、 课程评价
1) 《走进日本》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察方式;
2) 采用定性分析,体现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的热情,积极性以及参与度,并结合学生的期末展示进行等第的综合评价。此外,学生对一学期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也将进入最终评价。
3)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表现进行评价,可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
学生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
评 价 等 第 | |||
A(优秀) | B(良好) | C(合格) | |
课堂表现 | |||
课后作业 | |||
期末展示 | |||
自我评价 | |||
总 评 | |||
教师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