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疫情逐渐稳定,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刻,为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发展、丰富创新实验内容,常州市第三中学物理组特邀请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展莅临我校指导以物理“融创”课程基地为载体的创新实验项目。指导活动分为三部分,由陈孟琪老师就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现状作详细汇报;由夏威老师就“电容器的充放电”进行DIS实验演示;由徐展副主任就项目内容进行敦促与指导。
陈孟琪老师的汇报从“必要性分析”、“已做工作”、“未来展望”三部分展开。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的缺失会导致课堂死板无趣、学生接受知识困难、学生思维僵化落后。创新实验更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创新实验在教学中的常态化,为了扭转我校教师实验创新的方向,由对物理规律的实验创新向物理概念的实验创新转变,为了激励教师勤思善问,增强教师合作意识,提高理论上升到实践的能力,为了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创新实验项目势在必行。我们从两方面着手研究。其一是自制教具,物理组教师自制的教具在实验室随处可见。其二是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包括手机实验、平板助学、DIS数字实验室等。就创新实验,物理组教师在多种杂志上发表数篇论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希望能够建设专门创新实验器材实验室,做到拿来就用,形成具有三中特色的创新实验课程,形成体系。虽路途遥远,但未来可期。
理论之后,便是实战演练。活动环节二由夏威老师为我们展示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荷量的测量一直是一大难题,夏威老师利用新型技术——DIS传感器不仅绘制了电容充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更是利用图像的面积积分出电荷量的大小。但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实验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充放电尾部时间拖长,应该如何选择截止时间来计算面积呢?
徐展副主任也对创新实验发表了看法:实验可以成为一节课的亮点,可以落实学生的发展,可以让课堂更加具有特色。他讲述自己在12年前开设的一节课——光电效应,以课堂结构赢得了教师们的赞许,但在12后,当他作为评委审评信息化智慧课堂版本的光电效应时,不禁感慨,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太令人叹为观止了!徐展副主任更指出,我们在做创新实验时,不仅要着眼于如何设计实验,更要着眼于如何在课堂中具有逻辑性的推进实验,如何让学生观察实验和描述实验,这才是对实验的有效利用。在活动的最后,徐展副主任更是深切的叮嘱物理组教师要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要积极参与基本功、评优课、信息化教学比赛以及数字化优质课评比,要创新可复制的技术,要就创新实验多写写文字,发表感想!
纵观整场活动,徐展副主任与物理组教师间的交流持续进行中,每一位教师对创新实验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充分达到了此次活动举办的目的。